【三营四连(外院)】 段梦茹:一座永远的人桥

——观《金刚川》有感

发布日期:2021-09-27    浏览次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保卫新生政权,维护领土完整,1953年,志愿军奔赴朝鲜,抗美援朝。“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我们耳熟能详;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这些名字我们如雷贯耳,抗美援朝战争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特殊意义。虽然纪念这场战争的电影比比皆是,但《金刚川》无疑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金刚川,实际是朝鲜半岛上的一条河,而这部电影讲的却是这河上的一座桥。一座可以直接扭转战场局势的桥,一座被美军视为重点打击目标多次炸毁的桥,一座被志愿军反复修理最终以血肉之躯成功架起在湍急江水之上的桥。我想,这绝不只是一座简简单单的桥,它还象征着中国人不可摧垮的脊梁。

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志愿军先后七次修复木桥,不同军衔,不同兵种,他们以生命去捍卫这座桥,死亡已不足惧。顽强的大无畏精神令敌人也感叹:“中国人是杀不死的。”

有这么一句旁白我很是深刻:“那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十七八岁,他们早已戎装加身,保家卫国;而与之年龄相仿的我们,书生意气,稚气未脱。影片中战士卧倒躲避空袭的一幕令我一下子想起军训拉练那天的防空演习。相比之下,我们会在意地上脏不脏,趴下的姿势好不好看,殊不知,我们进行的演练正是前辈们真正经历过的血雨腥风!军训的意义之一不也正是让广大青年学生铭记那段残酷的历史,知道中国人是被战争捶打出来的,更好地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电影中的最后一幕是战士们带着满身的伤,前仆后继地跳入冰冷湍急的江水之中,肩抗头顶,架起一座无可撼动的“人桥”,这无疑也是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桥下的士兵几乎与浑浊的江水融为一体,满身伤痕却眼神坚毅,面对敌机的扫射岿然不动,慷慨赴死。桥上的战士步履如飞,黎明时的晨光撒在他们身上,像是肩负着所有人的希望,准备去打一个漂亮的胜仗。这明暗对比的构图手法更加凸显其场景的悲壮与希翼交织,令人无限慨叹。记得鲁迅先生曾有“黑暗闸门”理论:“肩着黑暗的闸门,把他们送到光明的地方去。”他认为,将“黑暗的闸门”托起以确保下一代安全离开,是那一代所有中国人的使命。在过去,我们的前辈成功地托起了这个闸门,他们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中国,才有我们如今在阳光下自由地奔跑跳跃。而如今,时节如流,击鼓催征,后浪不断向前,我们也终将成为前辈,并且学着前辈的样子去奉献,去拼搏,去建设我们深深爱恋着的祖国,坚定扛起所有意图困住我们的闸门!

正值青春,朝气蓬勃,“我已亭亭,无忧亦无惧”,愿我们都铭记历史,向朝阳奔跑,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不负韶华,去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时代华章!

(编校:姚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