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营六连(食葡)】魏子钰:为信仰攀登

——《攀登者》观后感

发布日期:2021-09-27    浏览次数:

“我们国家自己的山,我们中国人要自己登上去。”电影《攀登者》最开始的一句话至今仍回荡在我的耳边,激起我无限思绪。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的边境,上世纪50年代,尼泊尔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电影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

为国登顶,寸步不让。电影中,共进行了四次攀登计划。刚看电影时,我一遍遍地想:为了登顶,牺牲了这么多人,这真的值得吗?但渐渐的,我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案--值得,因为“山就在那里”,因为要“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没错,在“攀登者”心里,生命固然重要,但他们心里有着更重要的信仰--国家。他们可以容忍天气的恶劣,他们也可以容忍条件的简陋,但他们岂能容忍尼泊尔的挑衅、世界的质疑?他们,怀揣着信仰,朝珠峰之巅走去,一代代,一步步,目标只有一个--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拥有我们自己的“中国高度”。

记得电影开头,有这样一段独白:“每年冬天,蓑羽鹤都会进行一次最具挑战的迁徙,遇到凶猛的风暴,它们会成千上万地死去,但是它们依然顽强,要飞越这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蓑羽鹤不正是象征着“攀登者”们吗?1960年,方五洲为了队友,扔了摄像机,未能记录第一次成功登顶;第二次攀登,队友杨光为了保护医生,失去双腿,以失败告终;第三次攀登,李国梁为了保护摄像机,放弃生命,攀登再次以失败告终;1975年,第四次攀登,中国队时隔15年再次成功登顶。15年的等待,15年的坚持,对于方五洲来说,对于突击队来说,是漫长的,是煎熬的,是痛苦的,但事实证明,这些等待、坚持都是值得的,那些牺牲都是值得的--15年后的他们完成了共同的梦想,坚定了共同的信仰。他们,历经失败,历经困难,依然顽强!

牢记信仰,以集体之力共挨冰雪严寒。看着皑皑的雪山,听着呼啸的风声,我难以想象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困难,但我切实感受到了那股足以融化冰雪的团结之力。雪崩袭来,他们齐力挽臂,共筑防护之墙;大风刮来,他们咬紧牙关,努力挺直身躯;暴雪降临,他们坚定意志,战胜天寒地冻。终于,他们成功登顶,测量了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中国高度”。

平凡的人,坚定信仰,无畏艰险,也可以成为不平凡的人。艺术来源于生活,真实的故事远比电影震慑人心。夏伯渝的真实故事就深深打动了我。1975年,年仅26岁的夏伯渝在攀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导致自己冻伤,小腿截肢。43年后,69岁的他用假肢成功登顶,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能做到如此,正是因为他坚信:与信仰同行,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心潮澎湃之际,我一直在反复琢磨着“攀登”二字。难道它们仅仅代表着攀登珠峰吗?不,它们更代表着一代代人对信仰的奔赴。他们是攀登珠峰的攀登者,他们更是攀登信仰的攀登者。

攀登者为了爱国信仰不懈攀登,而新一代的我们,也应牢记爱国信仰,永远跟党走,顽强攀登!

(编校:姚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