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满怀豪情,苦度寒窗,昔日的血与泪终究不曾空费,一张张卷纸化作旁人口中的幸运符,换得六月金榜上姓名的熠熠生辉。经历过酷暑流火,我们离开坚守三年的高中校园,别过魂牵梦萦的家乡城市,再次背上行囊,踏向远方。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迎接我们的,是雄浑中宛带灵秀的塞上江南--宁夏。浩浩大漠,飒飒沙枣,巍巍贺兰,彤彤杞子……宁夏这片热土,以其古老深沉而又崭新灿烂的笑颜,迎接我们步入新的家园:塞上明珠—宁夏大学。
军训,新生入学必修课。我们走过12载求学路,已经历过三次军训。也许有人会说,军训是空耗时日,是浪费精力;但作为入校新生,我不以为然。我认为,军训,是打磨我们稚气的“励志石”,是帮助我们彼此熟悉的“联手器”,也是推动我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摒弃享乐思想而继续奋斗的“助力剑”。诚然,军事化的训练,多些冷酷少些人情,讲求规范排斥散漫,苦与累在所难免。但这并不是我们退缩逃避的借口,反而应是我们知难而进的动力。少年热血,疆场尽洒!看,小红楼后的训练场上,一营七连的训练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巾帼不让须眉 杨薇平 摄)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秋阳暖而非烈,秋风爽而不劲。婆娑树影投映在小红楼后侧的场地上,几棵树木似是也知人意,将其更多的荫蔽无私地献给了我们参训学子。一件件整洁笔挺的迷彩军装,构成一抹抹参差的翠色,伴着军帽上一颗丹红,装点着空阔场地。教官一声令下,我们闻令而动。听吧,嘹亮的报数,铿锵的踏步,干练的口号,清脆的哨音,有力的呐喊……一改校园往日的温馨与静寂,这是奔放的,豪迈的,气势如虹的,可以在天地间肆意驰骋纵横的雄音!温婉的江南琴瑟之声怕是不能与之并论。看吧,距离75厘米,间隔10厘米,精准的数字为我们划定了坐标。稍息立正,动若脱兔;左右转身,整齐划一。齐步走,摆动的臂膀带动风吹衣角;跑步走,跃动的身影构成精妙一景。有时,难免沙尘迷了眼睛,汗滴点缀得鬓角晶莹,可我们不曾理会,依旧服从号令,动静有定。休息时,严厉的教官化身亲切的兄长,与我们盘膝而坐,共话家常,几句玩笑,引得全场哑然而乐。偶尔拉起军歌,激越的曲调动人心魂,豪气的歌词催人振奋,使人不禁想接过钢枪,冲向战场,亲眼目睹那谱写在一面面战旗上的铁血荣光!
苏东坡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又道是“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气之盛衰”。军训是严酷的,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和一口不畏难、不服输的“气”是不行的。军训的意义,不在于学会几个动作,而在于收获那些隐藏在更深处的东西。军训中所有的苦与累,甚至血与汗,其实想来,都是我们习得的宝贵财富。因为正是它们,再一次使我们领教了军人的勃勃英姿与军魂的凛然豪迈;再一次教会了我们如何正视自己,怎样迎难而上。所以,当我们以经受苦厄为乐并把它当做生活的常态时,苦厄在我们眼中将不再会那样冷酷无情,相反会变得幸福而崇高!我想事实确是如此。
(指导老师:陈楠 编校:姚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