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五连(音乐学院)
明亮的眼让我看到了世界的美,敏锐的耳让我听到了声音的真,细腻的心让我触到了平淡后的非凡……
——题记
又是一年盛夏时,这慵懒而燥热的季节不得不让人向往,向往那足不出户的闲散生活——泡上一杯安溪铁观音,闻着茶香,品着茶味,在阳光下慵懒的躺着。而在这个灼热的七月末,我闲适的生活被军训颠覆了……开始了新的七月体验!
明亮的眼让我看到了军训的美。
进入大学后的我们,就很少再能享受集体行动的乐趣了。尤其是我们音乐学院统一着装的去做一件事,那机率更是微乎其微。而就是在军训的第一个早晨,统一整齐的迷彩服方阵如同从天而降一般,出现在天色灰朦朦的清晨校园。突然间,我觉得军训是一件奇妙的事。
但是拉进镜头,帽子斜戴的,拉锁没拉的,裤带没扣好先用手拽着的,鞋带没系的随处可见。再给个特写,本应青春洋溢的脸上,现在就只有四个字“我要睡觉!”。
中午毒辣狠心的骄阳,毫不吝啬的将它的光芒普照大地,而穿着迷彩服受训的我们,却无奈的站着军姿,“享受”着它赐予我们的厚礼。一股股热流从脚底向上蔓延,从脚到腿到背,它终于找到了领口这个出口,于是积攒多时的热浪争先恐后的一涌而出,结果就是在我们的脸庞、眉毛、帽檐凝结成无数的“雨滴”。这样想动不能动,有汗不能擦,看见绿荫眼睛发直的情景也算军训特色吧!
而下午,一早晨的训练,让我们大伤元气,体力还没恢复三分之一,新一轮训练又开始了。这回的站军姿大家是采取这样的策略“你来,我紧,你走,我松”,所以大家会在教官来时比教官走时增高两公分。齐步走的训练是一列一列进行的,会钻空子的我们会采取这样的策略“到你,你就起来走,不到,你就坐下缓”,所以整个方队会如同波浪般在训练场上跌宕起伏。练习停止间转法时,一会向左,一会向右,来回的转个不停,这样,再聪敏绝顶的人也难免会出错。善于观察的我们又总结了一条策略“队友向左,我向左,队友向右,我向右”,所以队伍里一个人转反,旁边的就跟着转反,结果就是大家都怀疑自己转错了。。
敏锐的耳让我听到了军训的声音。
我们营分来了一个好教官,他很会怜香惜玉的。他总是在练习十几二十分钟后快速的说一句“休息三十秒”。可是,这三十秒屁股还没坐热呢,于是教官就会说:“停,起立!”。可大家累的宁可厚着脸皮坐着,也不愿意主动起立。教官一看都快九十秒了,这可急坏了他说到“快起来,乖~”,哈哈这话听得人心里美滋滋的,我们这才缓缓的站起来。
等到再后来几次的休息,大家不想起来,就对教官说:“教官,我们给你唱歌吧!”百般恳求下,教官总算点头了。每当节目有间歇,教官就生硬的说“完了?”,我们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慌了神,忙着应道:“有,有,有,还有呢!”“还有节目呢!”“某某快上啊,学音乐的别拉不展啊!”。就是这样,我们每天都会准备许多节目,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使劲的“展示”。因为能坐着,实在是件在美好不过的事了。
“ 时间-宝贵 ,要来-干脆 ,不来-惭愧;冬瓜皮西瓜皮 ,美院不要耍赖皮,叫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不像样;像什? 大姑娘”“切~”。这就是军营一道特有的风景线——拉歌。而对于音乐专业的我们,最爱好的恐怕就是这个环节了,我们有指挥,可以当场分男女声部,一首《迎风飘扬的旗》,不但和声完美,更是震彻校园!是啊,用你敏锐的耳朵仔细听听,军训的校园的确是处处都有震人心弦的口号声、军歌声。
细腻的心让我触碰到迸发着无限力量的军魂。
也许我们这群喜爱音乐的学子,崇尚个性、自由、不羁小节,但从我们身穿军装,头戴军帽,笔直的站在这个方正里的那一刻开始,有谁敢说在听到口令“跨立”“立正”的时候,自己不想做好,做标准;有谁敢说在教官训话的时候,自己体会不到那浓浓的集体荣誉感;又有谁敢说拉歌展示的时候,自己不因身为音乐学院的一员而倍感骄傲……
也许训练时的我们会偷懒。大家深知,只有大家一起偷懒,自己才不会受罚,因为法不责众……
也许拉歌时我们已经声嘶力竭,但轮我们唱歌时,我们仍旧拼命的放声高歌,因为集体需要个体的凝结才会放彩……
也许……也许……
这个军训有太多的也许,因为我们细腻的心触碰到的是那随时都能让人热血沸腾的军魂!
是的,在这个燥热的七月,我是少了些许品茶看书的闲适,但是却多了一份耐人回味的、真金难求的回忆。在这段时光中,无论你是用眼看,用耳听,还是用心悟,你都会被那点燃你青春激情的军魂所深深吸引。
它带给我们的是如同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或欣赏李斯特的《钟》,或品读鲍狄埃的《国际歌》般的非凡力量。这种无以言表的力量迷人心醉叫人留恋……这般的感触也许只有军训后的我们才能体会……
(编校;杨雅娴 周志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