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营三连(政法学院)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我们终于见到了由连长带来的三位教官。此刻,好奇激动的心情早已达到了沸点,每位待训的学员虽然嘴上不说,心里都急着想知道新教官们的种种信息。
终于等到了教官的自我介绍,场下“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在期待教官们能给我们讲点自己的特殊经历,我们都希望能遇上几个有能耐的教官。那种对军人的崇拜和敬重之情是久久难以平复的,无论是男孩子心中的那个从军梦,还是女孩子心中的绿色情结都与之息息相关。然而,使我们始料未及的是,教官们除了用低沉的声音说了说自己的姓名、从属部队、职务及入伍年限外,似乎再没有向我们透漏半点对我们“有价值”的东西。这让原本想看看这些与我们一般大的同龄人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本领的同学们着实有几分失望。
训练正式开始。在简单的分工后,三位教官分别带着各自所管辖的排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训练。虽然还未接到上级明确的训练任务 ,但他们仍然在第一天的下午完成了整理军容、报数、站军姿的任务。一贯严谨的他们开始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整个下午都板着个脸,不苟言笑的样子活像《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的老师寿镜吾。由于这样的情形,同学们虽然对军训充满了兴奋与好奇,也未敢过份张扬 ,只是在休息时,才撒欢似的在树阴底下扎了堆,说说笑笑。远处的教官只是聚拢在一起,整整军服,正正军帽,似乎在商量着什么大事似的,仍旧是那副冷峻的面庞,也够让人生寒的。
晚上连长法外开恩,我们才得以赢得休息整理内务的机会。然而寝室里聊得最多的话题当然少不了教官了。几方消息汇集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兰州军区183团的现役军人,一个班长,一个副班,一个通信员。因在部队上业务突出才来到这儿给我们军训。而年龄竟与我们相差无几,这着实让我们惊讶。此刻还在大学这个温室里成长的我们与早已担负起保家卫国责任的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真令我们自惭形秽啊!在感受到他们严谨、冷酷的品质的同时,更增添了一份对他们的敬重之意。
7月13日的早上才是真正残酷战役的开始,然而这群冷面教官们却给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感动。
随着太阳的逐渐西移,气温就像是失了控的水银力争爬上温度计的顶端一般,高得不能再高。练习了起步、踏步后,同学们已累得够呛,如果此刻有一张床的话,大家都会恨不得立刻躺下去,宁愿沉醉不愿醒。就在休息的间隙,教官们要组织拉歌,可平日里不怎么唱歌的同学们就占了大半,更何况此时,哪还有力气?没想到,教官短短的几句话,一下子就调动了大伙的积极性。教官用细心的话语讲解出每首军歌背后的动人故事,这还是我们头一次用这样的方式学唱军歌呢。一开始,教官的声音虽然洪亮却总有几分拘谨,分明是自己耳熟能详的歌曲,却生怕教错了我们,总会时不时的看看手中的歌词。最激动人心的,当然要数三个排互相拉歌前的叫嚣,“春风吹,战鼓擂,我是三营三连我拍谁.”“叫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像什么”诸如此类的话语从平日一脸严肃的教官的口中说出,不禁让我感受到了军人那种豪爽、干练的作风。只觉得,原来一贯严肃的他们也会这般和蔼可亲。
晚上是内务大检查,它受到了指导员和教官们的高度重视。
有了早上的情感交流,大家都开始渐渐喜欢这三位“兵哥哥”了。教官大方的走进女生宿舍、与同学们聊聊天,开开玩笑,点评下内务。没有了白天的“板脸”,有的只是温馨的话语和真切的关怀。才发现,原来浮现在军人脸上的笑容才是最美的笑颜。
7月14 日的“大哥”比昨天更精神了。怎么就与我们那疲惫不堪的身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坏境难道不会不舒服吗?而已经接受了两天军训的我们却还没适应吗?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只不过他们的适应能力比我们更强,他们的毅力比我们更坚定。跨立、跑步的练习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高标准、严要求的结果。身体的酸痛难以抵挡。然而就在此时,陈教官表演起了少林军体拳,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眼球,顿觉乏意全无。一个旋风脚,前空翻,一个侧翻博得了全连同学们阵阵的喝彩声和掌声。美哉,中国军人展英姿;壮哉,中国军人胆气足。赵教官的军歌是越教越起劲,唱到忘情时差点没手舞足蹈起来,同学们学的也是越来越带劲。高昂的士气伴着嘹亮的军歌回荡在整个三营三连的训练场上。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三位教官的悉心指导和耐心授教。
有人曾说过:不入军营,你会后悔一阵子;离开军营,你会后悔一辈子。每一位军人都是一个随时准备战斗的战士,誓死保卫着那顶军帽上象征着八一的军魂。是部队锻造了他们严谨、冷静的处事态度;是军营历练了他们豪爽、干练的作风;是国家的重任让他们拥有了超乎常人的适应力;是军人的本质映衬出一群外表冷峻内心依旧火热的青年人。其实我们都一样,国家的重任,我们当代大学生也需分担,此刻正在军训的我们,相信在十天后的军事汇报会上一定能站着标准的军姿,敬着军礼自豪地说:“国家的重任我们一起扛,我们是光荣国家军事后备力量的一份子。”
衷心地感谢你们,可爱可敬的军人和那顶军帽。
(编校:周志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