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碧净,金风送爽。一人一行囊,背着父母的关怀和心中的憧憬,只身前往心中的象牙塔——宁大,那在心中描摹了无数个日夜的地方,在此程将如约而至。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的时光匆匆,那是青春的第一站,下一站他选择了这里,初遇却似旧相识。
窗外,时而林鸟争鸣,时而耕夫畎亩,时而草色伴河桥,锦缆晓牵三竺雨,时而花阴连野寺,布帆晴雨六桥烟。抵达贺兰山下,银川的暖阳洒在少年的眉梢,洋溢着青春的蓬勃朝气,生命的丰盈。脚下便是征途,喃喃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桀骜不驯的少年意气风发,“宁大,我来了!”
天空澄澈,他与来自祖国各地的7005名莘莘学子邂逅于金波湖畔,成为2021级大学生的一员,既然是新征程新起点,那便有第一关——军训。动员大会上,教官与校长的话掷地有声,“行健不息须自强”“躬行报国志,挥斥少年心”。“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献词响彻全场,就这样,他开启了《开学第一课》。

(青春起航 曹玉凤 摄)
教官的一声“起立”穿透耳膜,将他的思绪拉回训练场,队列中,他前面是一个宁夏本地的孩子,左边是一个贵州的孩子,还有几个河南的,可以说是五湖四海。这些孩子在几天的相处下来谈笑风生,初见时的拘谨、羞涩已全然不复。学姐也时常来看望大家,旁边一位小女生道军训打破了太多隔阂、慌张。但是军训的本质目的是锻炼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军人能吃苦、敢吃苦的精神品格,必然不可能轻松,不然也不至于让众多学子闻声色变。“蹲下式分解练习”“一”“二”,蹲姿是十分难熬的,两手从裤缝顺势滑到膝盖上,屁股坐在右脚脚后跟上,上身保持正直,稍有晃动,教官便会加时,对于像他这样一分钟不动一下就难受的人,无异于如坐针毡,“哎呦,累死了,累死了,要了我的小命,我的脚丫废了”,诽腹过一阵,可还在坚持,女生们都在坚持,要是他现在报告教官说坚持不了的话,多丢人,还有女生呢,要不然他四年的择偶权可就葬送了。额头、后脑勺细密的汗珠,在阳光下尤为闪亮。眼镜滑落,“报告”“调整”“大点儿声听不见”“报告!”扯着嗓子喊出。从8点到12点,此刻已是日上三竿,下一个项目练正步,先是摆臂练习,左脚迈出右手向前摆,端折于胸前,右手顺势后摆。这还算简单,难的是腿部的定力,一分钟左腿定住,不可以碰到地面,东倒西歪的、小狗点地的、左摇右晃的,可谓是千奇百态,教练直呼辣眼睛。等待军训结束的时间是漫长的,然而时光就在指缝中悄悄溜走,十四天同学们在一天天的训练中,目光愈发坚毅,动作愈发整齐划一,步伐铿锵有力,英姿飒爽。走正步、军体拳,他们坚持下来了,他们站着就似一颗沙枣树,那些对00后娇生惯养的标签似乎已不再适用,沙枣树那本固枝荣的精神在少年们的心中扎根,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世间的绝唱。
青春嘛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然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军训不仅是练筋骨、练技术,更是练意志、练思想。在军训中,我们成功塑造不一样的自我,正如教官所说的凡事你试过才知道,哪怕只能坚持30秒,那也是进步,还没开始便放弃的人,永远不可能成功。军训只是大学的开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宁大63个生日之际,体验过军训的我们将“尚德、勤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根植于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以青春之我,朝日之我,利刃之我塑造高洁纯粹的生命,以“出淤泥而不染”的操守,“未出土时先有节”的风骨,不趋时媚俗,不随波逐流,保持始终如一的坚定、朴实、赤诚,不虚伪矫饰,不急功近利,涵养“外润而内”风度,保持“服鹰守善心无违”的定力,为理想插上双翼,在更广阔的知识空间里和更充裕的自主时间里,探索自己的边界。他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自将沿着党开辟的道路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在圆梦中乘风破浪,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训练场上阳光正好,他的青春再起航。
(指导老师:杨亚珺 编校:姚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