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北起敖包,南至青铜峡,这是苍穹之下贺兰山的颜色;绿色,东起璀璨的金波湖,西至文荟楼下军装华彩的少年们,这是宁大青春的颜色;透明,起于清晨宁大奋飞广场上空的第一缕阳光,又寻觅于军帽下滑落的一滴汗水,这是宁大学子坚韧的颜色。行热血,不在山,不在水,只在迷彩英姿间。
我们在山河间寻找灿烂,用一曲灵魂奏响这绿荫下的军姿。塞上西北的九月,总是格外壮观。浩浩荡荡的宁大少年们,穿着一身神圣的军装离开了满怀的温暖与舒适。这一路走来的人群,途经树木的葱茏,惬意的纳凉之地,一路执着地奔向军训红色条幅高挂的地方,热烈地拥抱碧空如洗的蓝天。

(李佳 摄)
天气好像是一幅等待填色的白描画,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今天宁大校园里的严肃与庄重。八点钟,太阳升在一个完美的位置,宁大少年们也逐渐入画——微微前倾的身体,紧紧靠拢在裤边上的双手,以及坚定不移的眼神,为这简单的白描画泼了墨,填了色,渲染了仪式。也许,我们宁大学子生来就是一根劲草,怀揣着点燃了的心胸,轰轰烈烈地等待民族情怀的绽放。
我们在黑夜里寻找温度,用我们的一纸文字唤醒这热泪盈眶的军歌。初来宁夏的我,在每一个晚自习结束的夜晚都会匆匆忙忙地走回寝室,昼夜温差给我带来的物理攻击,已成为我每天口中苦恼的常态。可是今天军训之夜,星光灿烂,风也温柔。对于军歌,我仍然停留在红色这个印象,像是花开如火,又像是青山排闼,整齐而遥不可及。今天晚上宁大学子们齐声歌颂,是无数个模糊夜里一束指引,军歌《当那一天来临》响起之时,长歌辽阔,音域绝响。

(黄贤慧子 摄)
那一刻,无数个画面浮映。
我想起的,是穿梭在全年暴雨的热带雨林里,缉毒军人们义无反顾地奔跑;是大雪纷飞的国界高原上,国防军人们背着携行包负重前行的挺拔。勇敢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沿着他们的足迹,找到最明媚的色彩,最难忘的颜色。
我们在人潮涌动中寻找绝色,用一身磨练造就这荡然的浩气。“向右看齐”的号令声发出,脚掌一声一声地撞击地面,为熟悉的“咚咚”声赋予了新的意义。当同学们那一张又一张侧脸上的逆光倒映在我的眼睛时,我恍然明白,是和谐,是团结的颜色。慕色长凝,斜阳依旧。每位宁大少年们迷彩肩上担着落日的暖,心中的爱。
家国之爱,沉沉甸甸。
今天的中国面孔,是不同颜色编织成的框架和宏图,我们之所以在国际世界中拥有一定份量的话语权,是因为家国情怀悠久,家国色彩浓厚,每一位中国人身上都拥有着鲜艳的中国红。而少年与爱永不老去,即使披荆斩棘,丢失鲜衣怒马,我们宁大少年们始终坚信,我心安处是中国,我心安处是华夏。
(编校:张景 秦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