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生安全知识必读》有感
赵燕 民族预科教育学院2014级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上升,高校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如何维持个高校的安全和谐成为高校领导、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而作为当事人的我们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当我阅读了《大学生安全知识必读》才认识到我们的周围潜伏了许多不安全因素,像一个炸弹,如果不加以以防范,指不定哪天就会爆炸,危害我们的安全。
《大学生安全知识必读》可以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我们列举和讲述了防盗、防火、防劫、防骗、网络安全、心理健康、节假日安全七个方面的知识。以下是我阅读后的心得。
防盗。防盗作为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从古至今有无数人惨遭盗贼毒手,而这种现象却屡禁不止,在公安部门认真工作的同时,作为时代领头羊的我们更应该为社会付出一份气力,加强防盗意识,减少盗窃现象的发生。许多大学生心不在意,离开宿舍的时候把贵重物品随意摆放在桌上,在加上安全意识淡薄,忘记锁门,盗贼轻松入室进行盗窃,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增强防范意识,从细节做起,让盗贼无从下手。
防火。防火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防止火灾发生,二是减少火灾中的人员伤亡。大学宿舍就隐藏着许多火灾隐患,每位大学生都应该自觉排除隐患,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此处着重讨论一下使用违规电器的危害。注重外表打扮的大学生仿佛已经离不开吹风机、卷发棒和发夹等违规电器了,可是当使用他们而引起火灾时,使用他们的人就要对这次事故负责。使用大功率电器会使电路超负荷,电流增加,电线发热,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行会加速电线的绝缘层的老化速度,就会引发火灾。所以请每个人停止使用违规大功率电器,排除身边的火灾隐患。而万一火灾发生,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做到不慌不乱,冷静的拨打119火警电话,清楚的告诉消防人员具体位置以及火灾类型,留下准确的联系方式以便他们做好准备和及时到达火灾现场。疏散人员,使用正确的逃生方法,减少火灾造成的伤亡。
防劫。抢劫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很有可能转化为凶杀、伤害、强奸等恶性案件。其实学校已经从各方面考虑保护我们的安全,定时关寝室门,防止学生在夜晚出行,保护我们,而总有一些同学喜欢反其道而行之,弃学校的规定于不顾,夜不归宿、出入网吧、酒吧等鱼龙混杂的场所,形单影只,被不法分子盯上,实施抢劫。存在即合理,学校的各项规定也必然为我们着想,一味的想打破规定只能自食其果。为了避免抢劫之类的恶性事件发生,我们应该“绕道而行”,远离偏僻阴暗的地方,尽可能的结伴而行,遵守规定及早归宿。如果遭遇了抢劫,不要和歹徒发生冲突,记清他的相貌以及去向,尽早脱离至人多处报警。
防骗。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以为最需要警惕的是电话短信骗局以及传销骗局。出门在外,父母是我们最牵挂的人,当不法分子得到我们家人的联系方式及我们的基本信息,一条假冒的诈骗信息就可能令家长上当受骗,使我们心情低落无心学习,所以要加强家人的安全防范意识。随处可见的传销团伙也对大学生虎视眈眈。一腔热血的我们面对具有专业传销团队的骗子是漏洞百出,也许就踏上了后悔终生的受骗道路。做一个有辨识力、禁得住诱惑大学生,就可以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网络安全。如今网络已经和我们息息相关,大学生更是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网络。网络病毒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电脑和手机,窃取账号信息,伪造本人欺骗家人朋友的时间屡见不鲜,学生有很多遭遇过类似的事件更有甚者还失去了绑定银行卡中的大量钱财。这就是要求我们不要浏览不正规网站,不轻信各种不正规的通知信息。在此我还不得不引出发生在我身边的案例。我朋友在绍兴文理学院上学,2014年8月份,她在淘宝网购买衣服,付款时进入钓鱼网站,支付密码被窃取损失一个月的生活费,共计一千五百元。不幸的是网络犯罪不易追查,报警后无果。这是缺乏安全意识的表现,愿大家引以为戒。
心理健康。在宽松的大学环境下,却往往衍生出对未来充满迷茫,承受巨大压力的大学生。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最终酿成自杀、凶杀等危害生命的惨案。当年震惊南北的马加爵宿舍杀人事件和近年许多高校学生自杀的新闻让我们痛心的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心理健康已经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不再是外界的伤害,而是自我的谋杀,这种错误完全可以经由自己的调整改正,也可以寻找心理咨询老师加以排解咨询,治愈心灵创伤。、
节假日安全。和高中相比,在大学我们仿佛有过不完的假期。乘着假期勤工俭学的学生很多,在合理地安排节假日之后,还需要重视打工期间的安全问题,提防中介骗局。而出行旅游之前也要关注校内安全,关闭电源,整理财物,关好门窗。在旅游景点还要注意各个安全警示,不攀爬,不翻越,为自身安全负责。
“安全”两个字都被偏旁护卫着,“女”“王”二字被保护在其下,是庇护、遮挡之意。校园安全这个课题中,学校、老师、社会、公安部门是一把保护伞,我们自身更应该丰富安全知识,为校园安全尽一份力,成为保护伞中最坚硬的伞骨,和学校、社会共同创建安全校园。
校园安全,人人有责!
(编校:张新民 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