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龙 新华学院2014级
大学校园是一个众多青年才俊生活学习的地方,其安全问题关乎每一位人的健康发展,安全事故影响着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校园安全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大学生的安全和权益,确保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校园好的运行发展,都有一个好的安全管理模式。领导的重视程度,各部门的执行能力,以及学生自我的安全意识,都是体现学校安全管理建设的重要指标。大学校园安全问题不只是单个行为体问题,还是各种行为体互动的综合体。大学的各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的安全系统,必须保持每一环节的良性健康发展,若其中的某一环节发生故障,将会对其整体的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从而影响了安全系统的整体效应。
安全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影响每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求学生素质的提高是高校最基本的教育。学生在校园里不仅学要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同时还进行法律和道德、心理等方面的教育。这些丰富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的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个理性的思考,不盲目从事。 社会政府和法制力量是校园安全问题的坚强后盾。如公安、司法部门深入广大学生中讲解法律知识和处理突发事件,消防部门为广大学生讲解消防知识及如何杜绝消防安全隐患等,都是社会力量对校园安全的营造和参与。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安全问题永远都不是一个过时的话题。各种不虞之祸也是尾随而来。就校园内而言,校园大学生大都来自于不同地区并带有不同生活习惯与成长个性的青年,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矛盾与差异,若相互之间不能及时调和,就可能引起冲突直至升级为暴力。个别学生素质不高,物品失窃现象也会时有发生。对校外来说,由于大学的扩展,学生人数的增多,学校也成了不法分子凯觎的对象,如校外人员入内盗窃、行凶抢劫以及诈骗等刑事案件亦时有发生。
由于校园的开放,不法分子可随意进入学校作案,让人防不胜防。校园防护工作的不完善和学生安全意识差都给不法分子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各种原因导致的火灾也是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2000余所全日制大学中,从未发生过火灾的寥寥无几。同时交通安全事故也值得关注 。随着私家车的增多,校内交通处在一个堪忧的状态。人与车或车与车之间各种级别的摩擦常有发生。 校园周边环境安全问题也值得考虑。现在的大学校园,尤其是新校区,大都是城乡结合部,治安状况比较复杂。这不仅表现在校园周边有许多集散户,成分较为复杂,同时也是许多青年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有些地方还形成了不少私营网吧、小饭店、个体的出租房等,这些地方往往也是与学生相关的安全事件常发的地方。
鉴于上述问题,学校还需密切关注。要继续加强各项安全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涉及校园管理、公寓管理、公共设施管理、实验室及危险品安全管理、学生管理、大型活动管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努力实现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遇到问题问题及时解决,进而形成高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安全及普法宣传,让人人树立安全意识,是保障高校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开设安全讲座、播放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警示影片、宣传安全法律法规等。让学生学习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必要的法律知识,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组织学生进行防火,防震,急救等工作的演练。学校要加大投入,落实必要的物防、技防措施。交通标志健全。校内建筑安全级别达标。还要逐步加大如监控等的技防投入。这些都是保障高校安全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高校非正常死亡事件频发,这大都与学生心理不良有关。因此,要十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要通过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分析心理障碍存在的根源,适时做好心理调试,以走出心理误区,减轻心灵的重负。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并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亲和力,使学生形成一种荣辱与共、健康向上的奋进精神和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的亲和氛围。定期对校园进行安全大检查,建立校园安全巡逻小组,吸收优秀学干加入,经常对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设备及场所进行检查,分析其根源所在,找出原因并及时解决。配合公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及网吧等场所进行统一排查,并对可疑人员进行登记和清理,进一步规范管理。要严格遵循校园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实施惩奖。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措施,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既是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安全保证,也是为国家培养较高安全素质人才的战略行动。因此,高校应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健康、关注安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观,并能够达到由关爱自己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全人类的境界。安全校园,我们携手共筑,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和谐发展得到了保障,高校才能最终实现育人的目标。
(编校:张新民 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