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芳 外国语学院2013级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同学们: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
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也许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
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
在这个日进千里的高科技时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许多负面影响开始对中国的高校展开思想侵袭,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受到扭曲和震荡。如今的校园有着诸多不安全的因素,偷盗财物、违章用电、饮食卫生、打架斗殴、酗酒闹事等等,都为学校安全埋下了隐患。各类伤害学生的事故时有发生,近来发生的一系列幼儿园儿童受袭事件尤为引人注目。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是国家的建造者,肩负着历史的重担与民族的未来。在中国这个崇尚法治,主张依法治国的国家,法律素质已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法制教育,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已成为时下流行。高校是精英汇聚,人才辈出的地方,大学生更应该成为平安校园建设的主心骨。随着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的开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精神在各大高校蔚然成风。
校园,是育人的场所,是求知者的天堂。在和平的校园里,在最应该得到庇佑的地方,竟发生了惨绝人寰的恶性砍杀事件,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反思真正意义的平安校园离我们有多远。
如果说校园里死于地震的孩子归于天灾,那么在校园里发生的食品中毒,人生安全侵害事件,总不能也是天灾吧!不能让孩子在平安的校园里读书、学习、成长,这显然是社会的失职,是法制安全教育的失职!面对校园惨案,心如刀割是再自然不过的反应。但再多的眼泪,再多的悲伤也救不了孩子。我们应深刻反思, 反思我们的法制安全教育是否真正落实,从头改变。
我们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让校园成为一个温馨、安全的家园?将法制安全教育融合在教学实践中是关键。通过法制安全教育,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法律安全知识,提高安全保护意识。如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消防演习、板报宣传等活动,形成浓厚的活动氛围,营造校园良好的法律环境,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真正促进平安校园建设。
我们要有信心创建平安校园,有信心,我们就是集体的阿里巴巴。我们一起高喊:芝麻开门,芝麻开门,相信在整个社会的努力下,沉重的大门会在某个瞬间应声而倒,或许大门后面没有什么宝藏,但至少不再有校园悲情惨案。
再多的言语都显得空洞,我们呼唤行动!平安校园离我们有多远?只要我们努力去行动,平安校园就在我们身边。让法制深入教育,让教育融合法制!祖国的花朵将真正在法律的滋润下长大,在平安的校园里成长我们与法同行,共建平安校园,共创和谐社会。
(编校:张新民 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