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以及自然环境遭破坏后自然灾害频发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安全成为人类生存最迫切、最直接的需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安全管理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学科,其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单位内部所有人、财、物以及对环境状态的管理与控制,目的是保障被管理对象的安全,首先是保障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公共财产、设施、生产设备等不被人为损坏或丢失被盗,进而保证人们的生产活动与工作、生活环境的安全与和谐。
安全管理向来被生产企业所重视,因为安全是企业效益的根本保证。高校的安全管理与生产企业在管理对象、管理模式和可控程度上有很大区别与不同,是值得高校安全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现代生产企业都有较为规范、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以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尤其是一些高危行业,安全与危险并在,安全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这些企业往往投入极大的财力、人力、物力,购买甚至独自研发、设计、生产安全系数较高的生产设备、生产软件等。工作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后方可上岗,从而确保其生产过程中人与设备的安全,人与生产和谐。而高校是人、财、物密集的场所,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同样是确保广大师生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其次是校园内公共设施与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食堂内的设施、设备、仪器的完好,进而确保学校教学、科研正常运行,确保广大师生学习、生活秩序井然。这是高校安全管理者与安全保卫部门的职责所在。
高校安全管理,以人为本。但高校实现这一基本目标的难度很大,高校人员密集,成员复杂,要确保这么多人的人身安全,学校参与安全管理的人数众多,任务重大。管理者从校领导到保卫部门、再到各学院,实行三级管理模式,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校领导负责全面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学校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根据中央、地方及上级教育部门的文件、指示精神及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校的安全管理规定、措施等等;组织相关部门,协调处理学校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及人员伤亡事故,并向政府相部门上报情况;审核、调配资金配备校园技防、物防设施。
保卫部门则是贯彻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其主要职责是利用配备到位的技防、物防设施及安保人员对整个校园实施全天候监控,并对设施、设备进行修护与保养;发现各类安全隐患、事故苗头,及时上报或消除;发现正在发生的侵害广大师生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的案件及时制止,尽可能控制犯罪嫌疑人并移送公安机关;对出入校园车辆及人员进行盘查,杜绝可疑人员、物资进入校园,学校财产流出校园;配合、协调当地执法部门对校园发生的火灾、交通事故、各类案件及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对广大师生进行法律及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与安全教育。
学院在对学生的安全管理中,承担着最关键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管理必须是动态的管理。大学生正值青春期,体力充沛、思想活跃,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社会经验、生活经验不足,且思想不成熟,容易冲动,极易引发打架斗殴、情感纠纷、财物被骗、意外人身伤害等案件、事故,也极易沉迷网络游戏或沾染不良嗜好。近些年来,恐怖组织、宗教极端组织也将大学生作为吸纳为其成员的主要群体。
避免大学生身上的特点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是各学院对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减少这些后果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成为学院最棘手的问题,也是检验整个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而这些后果一般不容易被人预知,因为每个人心理都是非常隐蔽的,这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不可控的主要原因。
学院必须把对学生的安全管理细化到每一个人,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日常消费、生活习性、身体状况、社会交往、思想动态等,从而根据这些综合因素来对学生未来的行为进行判断和预测,也就是说对每个学生进行筛查、疏理、分析,从而把正常的不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学生排除,而把个别的有可能出现各类安全问题的学生罗列出来,进而对每个学生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身体疾病进行及时疏理与治疗;对脾气暴躁、极易冲动的学生进行法制与安全教育,早打预防针;对沉迷网络游戏、沾染不良嗜好的学生要及时制止,耐心说服,促使他们早日迷途知返,摒弃不良嗜好,不要荒废学业。总之学院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与心理疏导,而不能只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单一笼统的管理,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学院只有将学生的安全管理细化到每一个学生,才能有效地预防各类安全事故不在学生身上发生。
(编校:张新民 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