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 陈重蒙:论大学校园自杀事故频发始由

发布日期:2015-05-13    浏览次数:

外国语学院 陈重蒙:论大学校园自杀事故频发始由

陈重蒙 外国语学院2014级

目前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化的漩涡之中,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但在此过程中,各种社会观念的冲突与融合,对大学生的精神价值冲击很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虽然,大多数的大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但也有个别的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扭曲,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生命。据我所知,2015年春季,某高校就陆续有两位同学跳楼自杀。正是花样的年龄,正是家中的希望,正是祖国的朝阳,真是不得不为惋惜悲痛。然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归根到底就是生命安全意识的缺失。

因此增强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教育迫在眉睫。

首先,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是这类问题产生的根源。例如从前段时间轰动全国并引发社会大讨论的“清华大学刘学生海洋伤熊”事件和“复旦大学生虐猫”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所谓的天之骄子们有着这样扭曲的内心,对这么招人喜爱、毫无抵抗能力的小动物都能如此残忍,我真的很难想象等他们进入社会,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他们会作何反应。我真的怀疑这些名牌大学高材生到底能不能运用他们学到的所谓知识造福社会,回报祖国对他们的培养。

其次,自身的心理问题严重也在这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国的高考模式虽成全了无数无权无势贫穷学子的大学梦,但这种制度也限制了学生的思想,从初中开始就把学生紧紧的禁锢在了学业中。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是父母老师从小灌输给我们的观念,过分的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严重的忽略了对我们精神世界的关注。长期高压的生活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差,独立生活的能力越来越薄弱。在我们最需要思想引导的时候思想教育缺位使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思想问题。好多学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名牌大学,却以不会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被学校退回的事件不在少数。父母的过分溺爱和教育重点的偏离,使学子们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也是孩子严重心理问题的始作俑者。

近年越来越多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学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也是学生严重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学生兼职受骗的事件屡见不鲜,学生在自己正当利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为自己维权。因此,增强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教育势在必行。

要想解决这个大问题,我们得从问题的根源入手。这个根源就在大学生本身。要会站在大学生自身的角度上思量解决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第一,我建议成立校园生命安全意识志愿者协会,发动学生的力量观察自己身边同学是否出现此类问题思想的苗头,并以志愿者的友好身份与之交流,以和煦友好的方式为他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争取凭借同学们的努力,将不好的思想扼杀在摇篮中,使之不会形成危害学校甚至社会的潜在因素。这样即使志愿者同学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使同学更容易接受改正,也使问题的发现更加的高效迅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二,我建议学校加强对生命安全意识重要性的宣传。经常在学校的公告栏等地方张贴宣传海报,在学校的校刊上增加对生命安全意识的等文章的征用数量,在学校的官网上要时常发布有关生命安全意识的标语。

第三,我建议学校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经常邀请心理咨询专家到校辅导,跟学生面对面的讨论遇到的相关问题,召开座谈会,实打实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以更加积极向上,而不是以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虽然我们学校还没有出现过有学生自杀的案件发生,但我们不能不未雨绸缪,要是真的等到这种事情发生我们才知道应该采取措施,那时候就晚了。在那时候我们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同学,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失去的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要面对的就是一个家庭的破碎,要体会的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痛。他们的家庭承受不起,我们更是不能接受。

这个问题很大,未来我们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定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说做到面面俱到,但我们力求以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以求是这类事件不再发生,是此类问题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加强大学校园生命安全意识教育就是力求建立一个文明、健康、安全、开放、积极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意识提供良好的条件。使自杀一类的悲剧不再发生。

(编校:张新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