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征文 范俊成:如何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发布日期:2015-05-15    浏览次数:

教育学院征文 范俊成:如何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范俊成 教育学院2014级

曾几何时,食品安全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什么毒大米、瘦肉精、染色馒头一股脑儿似的似“雨后春笋”般纷纷在社会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冒出尖来。每一个食品安全名词的背后都紧随着一个个骇人听闻的故事,牢牢地抓住了国人的眼球,拴住了每一个国人的心。

我总以为,当这个国家连吃的喝的都不能保证其安全了的时候,那这个国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将不复存在。记得在家里的时候,有一位哺乳期的妈妈说:“我除了给孩子喂奶之外,再就是给孩子吃鸡蛋,别的什么也不给他吃.”问她为什么奶粉都不喂,她语调明显提高了不少:“奶粉?喂啥都不能喂奶粉,现在的奶粉哪有好东西。”一句话说的我无言以对。

一件事能体现出来好多问题,一件事也同样能有许多影响。一个三鹿问题暴露了厂家昧着良心挣黑心钱的问题,也暴露了国家检查部门监管不力甚至受贿包庇的问题。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听到过人们说不管多贵买奶粉就买国外的,坚决不买国产。听到这些话内心多凄惨悲凉,堂堂的中国品牌竟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虽早已过了十八岁,但爱吃零食、嘴馋的“毛病”依旧没变,现在每每买些零食回家,母亲总免不了唠叨几句:“那个火腿肠少吃,想吃了买一点解解馋就行,里面没什么好肉。这个八宝粥少喝,保质期那么长,里面少不了防腐剂……”每次听到这些,都不以为然,心想:哪有你说的那么恐怖啊,要是这样,那全世界的人不都死光光了。可自打什么地沟油、瘦肉精什么的被发现之后,心里才咯噔一下子,开始了反思……

对于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的集中爆发,我有自己的一套理解,自感原因有二;一是现今的生产力水平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物质的需求,因此才会有人用歪门邪道来获取对物质的满足;二是国人的整体道德修养及文化水平的低下,国人整体素质不高,因此,才会有诸如食品问题、“扶不起”、“碰瓷”等之类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民素质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

不管怎么说,我对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持乐观态度的,这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会出现的,我相信,未来的中国一定会变得更加富强,更加文明,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编校:张新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