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知识必读》读后感
王玉辰 音乐学院2014级
看完《大学生安全知识必读》之后,我的第一感觉便是“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常识而已”。可是仔细想想,就是这些“常识”,又有多少人真的在生活中注意到了呢?
回忆一下我们的一天:
清晨,闹铃毫不犹豫的把床上的学生拽起来。可是那个人还是不愿意离开他深爱的床铺——启动失败。而当他启动成功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允许他慢条斯理的完成洗漱整理。匆匆忙忙之后,已经没有时间让他关注自己以外的事。于是:桌上散落着零钱和一部分证件,柜子门大开。
我们忘记很多事情:首先贵重物品要锁好放好。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让自己的东西散落的到处都是,宿管不可能盯住进出宿舍楼的每一个人,更不可能有人保证进出宿舍楼的人只是发发小广告而已。许多比较老的宿舍楼里并没有安装防盗门,这样一来,直接放在桌子上的东西自然会成为第一目标。同时:如果我们同时将银行卡和学生证身份证放在一起,后果更不堪设想。其次,离开宿舍时,应关闭不必要的电源。不仅仅是在放假时要统一断电,在平时也要养成顺手关闭电源的习惯。电源长时间在没有连接电器时保持通电状态,不仅费电,而且容易产生意外事故。
中午,经过一早晨的课时忙碌,终于回到宿舍。爬上五楼才发现:水壶里没有热水了。没关系!听说过“宿舍神器”热水棒没?就是用来解决这种情况的!关掉多余的电源,就可以直接用热水棒烧水,既省了掂着水壶跑上跑下的麻烦,又解决了没有热水的问题,简直太棒了!
可是类似“宿舍神器”热水棒这样的东西,除了方便,危险也是它不可忽视的伴生品:类似热水棒一类的加热工具,里面往往会配有电阻器或类似原理的电路。中学时我们曾接触过这类物品:为达到加热目的,往往采用电阻强、熔点高的金属,这样一来,加热同时金属不会变形或燃烧影响使用。但是,这样的高温一旦接触到别的东西,就大事不好了:宿舍的木质桌椅、水壶的塑料表皮、书本的纸质以及坐垫的棉布等等,都会在接触后不久燃烧,引发火灾。
说到火灾,我们也时长忽略这一危险因素。要说杜绝大功率电器,难度太大了。所以我们还是不得不考虑火灾的应急。会有多少人随身携带可以浸湿捂住口鼻的东西?我们了解自己常常上课教室的最快安全出口路径吗?离自己宿舍或教室最近的灭火器放在哪里?大部分人并不了解。更重要的是:最快的出逃路径不仅会在火灾中给我们一线生机,地震中也一样。
午后,三两朋友约好散散步,聊聊天。下午四五点钟是一天中气温最舒适的时间,校园里,运动场上,广场上不乏有运动着,聊天散步的人们。不仅如此,校外也总有人来学校中借用场地,打球运动。这么一来,商人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不管是发传单还是借机摆摊位,总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东西。
这样一来,保安大叔早就忙不过来了。虽然平日里他们巡逻校园,但这种时候已经完全力不从心了。这时,就有“危险人物”出现了,他们的目标往往是这样的:将东西放在球场边便全身心投入比赛的、把包包背在身后的、挂着耳机开大音量认真购物的、在路上认真玩手机完全不顾周围的…往往过去很久,他们才忽然恍然大悟:“啊?我东西怎么没了!”
天黑之后,校园不再那么忙碌,倒是宿舍区成了灯火通明的地方。忙碌一天,移动电源和手机早就因为电量不足宣告罢工。打开笔记本电脑,聊天游戏查资料;插上电源,充个电等着明天继续忙碌;也别忘了台灯,需要写作业的时候单靠宿舍的灯是不够的…插线板哭着说:“我压力好大啊!”
插线板压力大,遭殃的还是我们啊!没人会挨个宿舍看宿舍里用的是不是都是合格插线板,何况就算都是合格的插线板,也经不起这么一个插线板上四五个插头的插。很少有人注意自己插线板的承受能力,而是买回来便让他投入工作,有几个插头就插上多少插头,反正不是自己在压力过大,无所谓了!于是插线板“嘭”的一声,罢工了。只是“嘭”的一声罢工了还好,就怕有的插线板总要垂死挣扎一下,不仅要“嘭”一声,还要着个火苗吓吓人。而有的人还偏偏会被吓到,一瓶水就倒上去了,虽然这火上浇的不是油,效果可也够刺激。
仔细想想,虽然是常识,可是我们忽略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耳边不乏有宿管阿姨在宿舍楼里转一圈,就掂着大堆大堆的大功率电器下来的故事,因为粗心大意而丢东西的事情自然也不在少数。很多东西,我们往往停留在“知道”便不耐烦于他人的教诲,而他人喋喋不休的重复,并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而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是自己没做到。
是时候反思一下了:那些总被我们称为“常识”而不耐去听的东西,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编校:张新民 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