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锟 物电学院2014级
还记得,在很小的时候,背着小书包踏进学校的门,老师总会告诉你:”你要把学校看作你的家。” 于是,总会在“学校是我家,××靠大家”的口号下去打扫卫生,或者干些其他什么事情,所以大家一直就觉得这句话的虚伪,在心里也丝毫没有“学校是家”的意识。每天奔走在学校和家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于是,对于学校的概念,也就局限于读书与学习。可这一切却在那么一段时期发生了改变,大学生活要到来了。
在高考完后,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大学报道的时候。坐在火车上,怀着对大学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我开始规划我的大学生活。踏进校园的那一刻,还是有那一些失落的,毕竟它没有繁华的建筑,没有高大的楼层,一切显得那么普通。开学了,军训了,上课了,我的大学已经开始。日子变得简单起来,每天和室友上课,吃饭,学习,睡觉。就这样,由陌生人变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亦或者是另一种的短暂的家人,最起码是四年。就是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四个人的秘密被分享,痛苦被分担,快乐被传递,也就是他们让我觉得这里有家的感觉,也是他们,让我觉得我的大学生活变得不再单调,因为有人和我一起成长。我想,这样的生活应该是最普通,最平凡,但不会是无聊单调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工作,生活才能更好。
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我希望我所在的校园能有家的感觉——安全与舒适。但是就目前而言,我们的校园还是存在一定的隐患的,而隐患主要还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行为和态度。
一、对待人的态度。例如2013级本科生××,2013年10月23日,该生因宿舍卫生等问题与同宿舍同学发生冲突,经辅导员调节于发生冲突的同学和解。次日晚,该生与校外好友聚会时提及与舍友发生冲突的事,其朋友认为该生吃了亏,想为该生打抱不平。于是当晚反复拨打该生宿舍舍友的电话进行挑衅,最后该生一行6人酒后直接冲进宿舍楼与宿舍学生发生群体斗殴。这样的事情发生不止一次,归根到底,是我们并没有真正选择融入这个大家庭里,在潜意识里总是树立着自我的利益的意识,所以在一些问题上过于较真,过于计较。如果当宿舍室友之间待之如家人,那么这样的事情还会频繁出现吗?
二 对待事物的态度。例如虽然学校多次强调在学生公寓内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但是某同学依然抱着侥幸心理,在学生公寓内违规使用。结果在一次使用违规电器“热得快”,致使该宿舍起火,宿舍内电脑等用品全被烧坏。对于这样的事,我想,在个人家里是很难出现的,因为大家都会很上心。可是为什么会频频出现在校园呢,这其实也是因为在自己家里的缘故,即使出事了也不会烧到自己的家的心理的作用下导致的。如果这是家里,你还会这样做吗?
那么如何才能建设平安校园?对于学校方面:一、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对待自己的处境,真心接纳这个“家”;二、积极开展活动,带动学生的对待生活的热情;三、加强管理。当然这里的管理应该主要指对各部门的管理。即建立服务意识型的学校面貌,让每个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对于学生个人方面:一、要树立起家的意识。既然以后四年的生活就要在这里,那么就用心对待,让四年之后的自己对于大学生活充满怀念。二、强化个人独立管理能力。所谓大学生者,当自强不息,勇当时代先锋。而这正需要大学生活有良好的个人素质。
我认为,只有当我们真正把这里当做我们自己的家,才能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只有当“创建平安校园——共筑你我之家”的口号不仅仅是口号,而成为行动,我们校园也才真正成为另一个家。
(编校:张新民 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