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征文 张化:校园安全之我见

发布日期:2015-05-19    浏览次数:

生命科学学院征文 张化:校园安全之我见

张化 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

我们往往在路边会看到这样一些标语,“安全猛于虎,责任重于泰山”、“事故出于麻痹,安全来于警惕。”、“安全编织幸福的花环,违章酿成悔恨的苦酒。”诸如此类的话语,我们对这些标语不屑一顾,扭头走之,却不知道这些标语所带给我们的警示作用。一提到安全,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其实不然,安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交通安全,校内外活动安全,消防安全,卫生疾病及饮食家居安全。身处学校的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注意以下安全。让我们走进关于校园的真实案例,还原那些惨痛的经验,并从中学到教训。

一, 交通安全

众所周知,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每年的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现在城市发展迅速,经济快速增长,好多当代大学生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并以拥有一辆酷炫的自行车为荣。你看,校园的自行车道上排满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你也许会问了,自行车体型小,为什么会造成交通隐患呢。其实小小自行车也能造成惨剧。某高校6名学生相约一起外出郊游,沿途嬉戏打闹,互相追逐。途中马某某加速骑车超越前方骑车的同学,由于骑驶不当,在超车过程中自行车后轮挂住了被超自行车的左侧脚架,自行车当即失去平衡,发生摇晃,偏向路中,此时恰巧一辆拖拉机迎面驶来,自行车前轮与拖拉机前端碰撞,马某某被撞倒,被拖拉机左前轮碾压,当场死忙。多么深刻而又痛苦的教育例子啊。金玉有值,生命无价,遵守交规平安一生。

二, 校内活动安全

盗窃,打架斗殴,敲诈,这些听起来并不陌生,它们真真实实的存在在我们身边。现在就打架斗殴来说一下其危害。某大学学生篮球队员张某与其他队友欢送毕业队员在学生餐厅就餐。张某因事提前离开,骑车行至学生宿舍,与毕业生胡某,李某因让路发生口角并互殴。胡某,李某将张某打伤。随后,张某纠集多名队友到胡某,李某宿舍闹事,互殴中,胡某,李某被打伤,张某队友被胡某用刀扎伤。其实,宽怀大度一些,世界也大了;偏狭小气,世界也小了。因此,遇到矛盾时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能一时冲动,一旦发生争吵,并有激发趋势,不要急于辨明是非,先脱离接触,待心平气和以后再解决问题,避免因一时冲动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酿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时刻记住校园安全在心中。

三, 消防安全

某高校学生王某买了一个吹风机,带到学校来使用,尽管学校三令五申,学生宿舍楼禁止使用电炉,电热器具,电吹风。王某仍然视作耳旁风,一天王某洗完澡,同往日一样吹起风来,还没吹几分钟,就停了电,这时同学就叫他去食堂用餐,王某害怕电吹风被宿舍管理人员发现,将吹风机放在枕头下,锁门而出。吃完饭又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早把放在枕头下的吹风机忘得一干二净。晚上九点钟电来了,因长时间工作,吹风机点燃了卧具,大火很快在整个宿舍蔓延,火焰从窗口窜出,被宿舍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拨打火警电话,大火才被扑灭。疏忽一时酿火灾,痛苦一生追悔迟。

四, 卫生疾病及饮食家居安全

国家卫生计生委2月16日通报,2014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60起,中毒5657人,其中死亡110人。与2013年同期数据相比,2014年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5.3%、1.8%和0.9%,无重大级别食物中毒事件报告。通报分析,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原因来看,2014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人数最多,且均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主要中毒因素为毒蘑菇、未煮熟四季豆、河豚鱼等。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中毒因素为亚硝酸盐、毒鼠强、氟乙酰胺及甲醇等。从食物中毒发生场所看,2014年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及死亡人数最多,病死率最高,为6.2%。其中,农村自办家宴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人数占家庭食物中毒事件中毒总人数的83.3%。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最多,其主要原因是食物污染或变质、加工不当、储存不当及交叉污染等。学校集体食堂是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

学校是个大家庭,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共聚一堂。但是现在我们的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这些潜在的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安全问题呢?第一,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第二,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老师的指导,不私自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在宿舍玩火等危险活动。第三,及时发现那些存在潜在危险的隐患,发现后及时报告老师。

生命是可贵的,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如花的青春岁月里,让我们大家携手创造一个平安的校园。

(编校:张新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