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学院征文 徐博:今天你制造危险了吗

发布日期:2015-05-22    浏览次数:

政法学院征文 徐博:今天你制造危险了吗

徐博 政法学院2013级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寒来暑往,春秋更替,它始终见证着每一届学子的成长,承载着每一个学子的梦想。校园,记述着太多太多温馨的故事,奋斗的岁月,年轻的心灵。校园,是每个学子难以忘怀的曾经。

校园的和谐美好,离不开平安校园建设。因为谁也不想生活在充满危险的地方,亦不想在这里有来无回。校园平安建设关乎每个在校学子的切身利益,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耸的教学楼,微波荡漾的金波湖,人来人往的通道,每天穿梭于校园的各处,也许我们还觉察不到危险的存在。然而危险却未必离我们很远。在人类出现以前,根本不存在什么危险,对于意识不到自己存在着的生命来说,讨论危险没有任何意义。正是因为人能意识到自己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且这种存在有且只有一次,我们才发觉这个世界充满了对于人来说叫做危险的东西。

故我们在从事任何事情的时候,势必要对它的安全性状况进行衡量,以趋利避害。在校园里,虽不存在直接的危险,然而防范种种潜在的风险却是很有必要。

现今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各种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无往不生活在风险之中。法律上称这些为必要的风险,因为这是当今社会随着科技进步相伴而生的。历数那些有可能给我们带来危险的物品,首当其冲的便是电子产品。电池会不会漏液、线路何时老化以至短路,只要在使用这些工具,我们就同时在面临相应风险。对于此类风险,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遵守操作规程,以预防为主。

一般只要遵守规范,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但更多的风险是人为的。比如学校禁止使用吹风机、“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并且制定了相应的规定。这是从制度层面对校园安全的保障。然而现实中不少人为了图一时方便,私下使用这些大功率电器。他们虽然明白这是不符合规定的,可是心头仍存侥幸。在不少人看来,那些因为不守规定而导致安全事故的案例只可能在新闻中看到,而与他们自己无关。若人人都这么想,那每个人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在大学,大家居住于集体宿舍,一个人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很大影响。校园不是一个人的天地,而是学生共同的家。只考虑自己的方便,而不考虑自己的行为给集体带来的安全风险,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由此足见,校园安全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安全问题并不是突发的,往往是发源于对细节问题的忽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侥幸心理实在是要不得。

当前另外一个问题是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每个人都面对着学业上的、就业上的以及情感上的、人际交往中的压力。这些压力一方面会对人产生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倘若处理不好,没有合适的泄压渠道,也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为此,学生应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这一方面,学校组织了“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三走活动,这对于保持心理健康很有针对性。参与上述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的情绪得到调节,压力得到释放,自然会有一个的良好情绪。

我们无法逃避不可预测的风险,却可以从自身做起,不去制造风险。每个人的生命都同样珍贵,为了自己,为了他人,我们每天应该反思:今天,我制造危险了吗?

(编校:张新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