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俞 阿拉伯学院2014级
安全是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保证学生的安全问题,才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很多时候学生一个很小的疏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比如:在宿舍里违规使用电器,引发火患;不少同学贵重物品乱放,睡觉时不关门,造成财物失窃;不少学生好奇心强,分辨能力较差,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导致上当受骗,被骗取大量现金。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安全不保,何谈教育。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各学校的重视,采取各种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创建平安校园,就这一问题,我有几点建议:
1.学校要落实各项安全制度的实际应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安全环境
学校安全制度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而真正重要的是发挥这些安全管理制度的作用,需要严格查处各类违章违纪案件,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建立突发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做到有效防范和迅速处理结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能迅速、有序地进行处理;完善监督和反馈制度,如果发生安全事故,要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建立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的同时,一定要提高其可操作性,提高安全管理的实效性。大学生只有在这种安全的环境中才能茁壮成长,形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安全氛围。
校园安全问题必须根据学生特点,改进教育方式和方法,才可以达到教育的效果。许多校园采用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产生厌烦、反抗的情绪,造成“左耳进,右耳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避免枯燥无味,我校已在学校开展了安全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利用学校的宣传栏、校报、校园网等传播媒体进行安全知识宣传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安全教育,逐步使安全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成为一种习惯。不仅需要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安全问题,也需要一系列的实际操作,需要在安全教育中增加一些实战演练内容,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战演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安全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学生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意识。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在安全教育中,学校需充分发挥学生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送安全教育进宿舍、进社团。可以引导学生将社团活动与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开展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通过评选活动,选出优秀社团,树立榜样,引导更多的社团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所谓“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 浓郁的安全文化环境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通过组织、发动学生来营造一个宣传安全、重视安全、保障安全的校园文化氛围,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4.大学生需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应变能力,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近几年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偷盗、诈骗事件层出不穷,通过这些案件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思想麻痹,自我防范意识淡薄,不良习惯的养成一方面诱发了大学生进行犯罪;另一方面也给不法分子犯罪造成了可乘之机。此外,大学生一旦遇到伤害,要做到临危不惧,沉着机智,灵活应对,在有限的条件下,用自己的智慧与坏人进行周旋,避免对自己造成伤害。同时,大学生还要从自身做起,不做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事情,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类安全知识,掌握各种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通过分析发生在身边的一些真实案例,引发一些深层次的思考,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校园安全问题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大学生作为校园生活的主体,更要做到维护校园安全,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从自身安全做起。安全问题刻不容缓,且意义重大。创建平安校园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精诚合作,一起努力让安全之花开满整个校园。
(编校:张新民 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