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征文 柳越:生命之光

发布日期:2015-05-15    浏览次数:

教育学院征文 柳越:生命之光

柳越 教育学院2013级

保尔柯察金同志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大学生的生命是含苞欲放的花朵,即将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国家强有力的后备军。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好自己。小的方面是为了自己、为了父母、为了整个家庭,大的方面为了国家,民族。然而现如今在大学校园里,一些学生以爱情的名义结束自己的生命,当然还因为其他因素,他们不负责任的行为给自己的父母带来了多大的伤害,生命只有一次离开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也许我们应在有限的生命里绽放出无限的光彩。

我们青少年常常以青春的名义说着悲伤的话,做着悲伤的事、好像觉得只有那样才算得上是青春,以为这样青春才能过成一首诗、诉尽离愁别绪、叛逆、张扬,用他们的行为告诉老师家长他们不懂自己。也许这是青春,在青春里流过的眼泪,做过的疯狂的事以后也会笑着说出来。在这个年纪也许会尴尬、会犹豫、会纠结、会愤懑、会嫉妒、会对一切开始失望、会慢慢的学会接受现实、但这些都不是结束自己生命的借口。

我至今都无法理解十七八岁的孩子微博直播自杀过程,他这样做没有考虑到父母看到时心如刀绞的心情吗?他想引起关注吗?到底是多大的伤痛才使他做出如此举动,他具有反社会人格吗?这些都只是猜测,我更难以接受的是网友鼓动性,不负责任的留言,他们还是人吗?当眼前一个生命即将要逝去的时候,会说出那样更富杀伤力的话语。有时候我们都需要反思,吾日三省吾身、反思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是否已经对别人造成伤害,这种伤害会不会致命。

扎根在阴暗面的人,探出头能看见最温煦的日光吗?谁能把他的根拔出来、拔出根来会伤害到性命?有段话是这样说的:“被杀者对其被杀并非全无责任,被劫者对其被劫并非无可责任。行善守法者在恶人恶行中并非纯洁无邪,在作恶多端者犯下的罪行中,双手无染者也未必清白,的确,被判有罪者往往是罹难者的受害人,更常见的是被判刑的人为未获罪名和免于责罚的人承担重负。你们不能把公正与不公、善良与邪恶分开,因为它们并立于阳光下,就像黑线与白线被编织在一起,当黑线断开,织工就应该视整块织物,他也应检查机杼。”

有时候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每个人其实都可能是施害者与被害者,生活在这一片沃土下,我们得积极乐观、让自己开心的活着,每天都用笑脸来面对生活中多少艰难困阻。有一部韩国电影《熔炉》中最后男主角的一段内心独白到现在印象都非常深刻。“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原本的我们,冬天之所以那么冷是为了告诉大家身边人的温暖有多重要。世界上最美丽最珍贵的反而是听不见且看不清的,只能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电影讲述了聋哑学校的性暴力事件,描写了自2000年起于校内性暴力事件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中教师与人权运动者力图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

最让人心痛的是遭遇了如此可怕事件的聋哑儿童,他们的无力感,不安全感,从本应该透出光彩的双眼中却透出这些。当他们面对这种遭遇,暴力对待时甚至无法用语言描述它,也无法告诉别人自己遭遇了什么。男主角作为一个应聘于这所学校的老师,起初满怀期望,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后来他是整个案件的揭露者,到达学校后发现腐败的组织和老师们丑恶的嘴脸。受害的儿童仿佛看到了曙光像是抓住了一颗救命稻草。他们遭受性暴力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这种伤害是致命的。

整部电影呈灰黑调,音乐低沉,气氛十分压抑,甚至会觉得喘不过气,片中情绪达到顶峰的一场戏是在法庭上,加害者被判缓期执行并可作假释时,所有聋哑学校旁听者都潸然泪下,强忍无言的愤怒。观看时你想杀了那些老师,会气愤,痛心,无奈,失望,悲哀,心碎。

像这样的案例无时无刻上演着,不止一处,受害的儿童,青少年也不在少数。令人深思的是学校本该是个启蒙地让孩子有依靠的地方,什么时候渐渐沦落成那种可怕令人不寒而栗的地方。给孩子一个爱与平和的环境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难道作为老师他们自己没有当父母的感受吗?不会想到如果自己的孩子遭受如此重创是不是也会很痛心。为什么说这部韩国电影,他们反映了人性并且根据真实案件改编,因为这部电影甚至影响了后来的法律规定,更有效的保护未成年儿童,这一点值得国内学习。

说到学校安全最近一则事:二民院的一个女生要跳楼,当她站在楼顶时,楼底很多男生迅速取来自己的被子拼成一个救生毯,他们自己拽着被子的角。当时看到新闻图片时,热泪盈眶,很感动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诉说着自己对生命的尊重。可能这样并不管用但起码对于那位要跳楼的女生是莫大的心理安慰。当一个人最无助的时候可能只是需要陪伴。幸运的是她收获的并不是鼓动性、嘲笑的话语而是坚定的眼神、耐心的陪伴,实际的行动。这是一场游离在生死边缘的温情画面渗透着人性。

生命只有一次,虽然最后我们谁都别想活着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必须得让自己活的开心,让自己的心多晒晒太阳,多掸掸灰尘。虽然社会就是那么现实也很残酷,但我们时刻得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并且相信这个社会。爱自己,爱他人,爱学校,深爱我们的父母,并且成为自己最好的样子,不为别人只为自己,让生命发出璀璨的光芒!做自己的太阳。

(编校:张新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