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征文 周倩:平安教育,和谐校园

发布日期:2015-05-15    浏览次数:

教育学院征文 周倩:平安教育,和谐校园

周倩 教育学院2012级

高等院校既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也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大学生活是我们大学生进入社会开始开始独立人生的第一站。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一些治安、刑事案件及危及大学生人身财产案件,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等在高校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树立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在学生管理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环节。

在大学生活中,威胁我们的安全到底有哪些呢?根据《大学生安全知识必读》的内容,不难发现危及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有盗窃、诈骗、抢劫抢夺、网络陷阱、心理疾病、择业误区、意外事故和火灾等方面的内容。研究证明在这些危害中,尤其又以网络陷阱、心理疾病和意外事故对学生的危害重大。下面我们谈谈这些危害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原因及当代大学生应对的策略。

一、网络安全知识

大学生群体是最大的网络用户,在校园中随处可见低头一族,而一些网络传销、网络竞选及邮件行骗的组织都是利用互联网向学生群体传播不良信息,而一些学生由于好奇或各种各样的原因试图点击一些网络内容,从而被利用或者被骗取现金等现象;除此之外 ,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等现代化设备都会使大学生陷入网瘾。

由此可见,我们身边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如何应对此类危害就成为校园安全教育的重头戏。首先,对于网络成瘾的问题,第一,大学生们应当注意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理由是,上网逃脱不了现实,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更重要的是,由于上网次数的增多,网瘾也会加重;第二,上网之前先定目标。每次花两分钟时间想一想上网要干什么,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不要认为这个两分钟是多余的,它可以节省10个两分钟,甚至100个两分钟;第三上网之前先限定时间,看一看列在纸上的任务,用1分钟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然后定上闹钟作为警示。其次,对于网络的各种陷阱,切记不要贪图小便宜,一定在头脑中形成免疫的信号,对于此类内容不要好奇,更不得沉迷。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所谓“人生百余年,逆境九十九”,作为青年人,更是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报复,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常会使我们感到失望、不满和困惑,一旦自制力稍差,就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来。况且,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所经历的是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的一帆风顺的人生旅程,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比较差。进入大学后要独立生活,要面对更激烈的学习竞争,要独立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遇到较激烈的矛盾时,往往措手不及,方寸大乱,轻者心灰意冷,重者轻生自杀,造成悲剧。新闻上也在不断报道大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过多而自杀的各种事件。

如何应对大学生心理疾病,这需要学校教育部门的协作以及学生自身付出意志努力。在学校教育中,应积极下设各种心理选修课程,为学生的疑难做出判断和改善,但是学校教育中的心理选修课大都以学分限制,学生不得不做出选择而不是真正感兴趣,如何使学生对于心理疾病的预防产生好奇,就要对教师素养提出高要求,使课堂丰富多彩,学生趣味盎然;另外,学校教育机构应当多开设心理辅导机构,着重培养学生善于交际、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学生自身培养方面,一定要有心理疾病不是病,而是处于高压状态的一种生理反应的意识,要善于与人交往,有问题切莫憋在心里,一定要向家人、朋友倾诉;积极听取他人意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注重培养自己应对心理疾病的小措施,如深呼吸、慢跑、听音乐等。

三、意外事故知识

大学生校园安全中,意外事故包括校园火灾事件、楼道踩踏事故及食物中毒事故等,在多种事故中,自然灾害(如地震)的影响因素更为巨大。虽然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危害而间接造成人员伤亡,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努力而减少这种伤亡。

2015年4月18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发生5.8级地震,银川市震感强烈,不少学生虽然从教室或宿舍顺利逃脱,且没有人员伤亡,但一些学生明显的表现出了恐慌,并且我校的教师及一些工作人员并没有组织学生脱离危险的意识,相反,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预防工作就做的相当完善,这就说明我们学校对于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没有做到位。因此,学校教育应当加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大力宣传防震知识和做好防震演练工作。

总而言之,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既是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安全保证措施,也是为国家培养较高安全素质人才的战略行动。因此,高校应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健康、关注安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观,并能够达到由关爱自己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全人类的境界。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和谐发展得到了保障,高校才能最终实现育人的目标。

(编校:张新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