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张雅维硕士:“以学生为主体”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发布日期:2015-05-29    浏览次数:

教育学院 张雅维硕士:“以学生为主体”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张雅维 教育学院2013级心理学 硕士研究生

百事善,安为先。高校是社会的缩影,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场所,是青年学生领悟知识,自我发展的地方。校园的平安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国家兴邦。然则从现有情况看,在这个典型的小社会群体中,各类伤害事故频频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发生的各类校园伤害事故达到 2000 多起,在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有关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等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与讨论。

正是基于以上这些现实情况,“平安校园”建设理应认为是我校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向更高目标发展并保证这一发展的必然需求。笔者通过查阅各类文献及不断思索,探究了“平安校园”的内涵及特征,然后从学生出发,将学生作为校园平安建设的实施主体提出几项意见。

1.平安校园的内涵及特征

“平安”二字缘由《诗经.小雅.常棣》:“丧乱既平, 既安且宁”引申而来。在《辞海》上释义为“安宁,祥和”。“平”可为平定,安定;安可为安稳,安全。元·范梈在《福州杂诗》曾道:“家人定得平安字,最念痴儿不解看。”可见,平安是每个人一生的愿望,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平安校园建设”从其基本含义入手可以发现需要政府及学校各级领导倡导努力,广大师生广泛参与的不仅是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保障师生的身体安全,更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心理安全的保证,形成有序性、稳定性、和谐性、理性的状态追求。意简言赅的说,平安校园就是追求有序性、稳定性、和谐性、理性的状态,因而我们不难看出平安校园的特征至少包括有序、稳定、和谐、理性四项。

有序亦是秩序,有道是“大礼行而秩序生,规矩成而方圆就”,秩序是一个社会或组织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相对无序而言,秩序覆盖整个共同体,约束全体成员行为也塑造着他们的行为预期。有序是动态变化的有序,包括了事件的可预测性,进程的连续性。校园的有序化是生活在校园的各成员在相互联系运动变化中保持相对平衡、协调的状态。

稳定亦稳固安定,亦是一种状态。首先,稳定是整体性的稳定,是教学、校园生活、人心、校园环境等的稳定,是高校整体的稳定。其次,稳定是动态性的稳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僵滞不变的状态,是指在运动的长河中有机体在一定量的时间内不会轻易变化。

和谐亦和睦祥和,从《尚书》、《周礼》到《说文解字》,“和谐”二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既是“谐”,“谐”既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和谐校园是指校园结构各部、各要素都处于一种彼此促进、共同进步的状态,是平安校园建设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理性是相对于感性而言,能从理智上控制行为,是人们主观控制力、分辨力的集合。在平安校园建设上倡导理性,实质上就是增强广大师生的是非善恶分辨力和行为控制力,减少或消除情绪化的盲目冲动,通过理性沟通,诚意地进行讨论和协商,以达到共同的认识,并据此共识来处理事情和治理学校。 2. 如何加强平安校园建设

(1)坚持学生主体参与原则,促进“以学生为主体”建设平安校园

学生是校园主体,是高校开展平安校园建设的主要对象,也是高校建设“平安校园”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只有把学生融入进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使“平安校园”建设深得人心。众所皆知,仅靠行政部门和保卫处建设“平安校园”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由此,我校保卫处可联系学生会或学生社团招募学生安全助理,由学生自发组建“学生安全保卫社”,协助保卫处开展各项工作,维护学校正常秩序。这样一个以学生为主导,以校园安全为目标的学生社团将是平安校园建设的一大亮点。

“平安校园”的建设应该涉及校园方方面面,包括从意识到行动,从客观物质环境到主观精神层面。对大学生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引导学生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影响。高校是青年知识分子聚集地,他们知识前瞻,思维活跃敏捷,对新思想、新问题接受快,却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导以致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切实加强对课堂教学、学术论坛、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等方面的管理,消除校园中存在的焦虑、困惑、不平衡感等安全隐患,达到校园文化的整合,促进平安校园精神层面的建设。

(2)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系列安全教育,营造“平安校园”建设氛围

高校拥有如校报、校园新闻网、宣传橱窗、海报栏等多个载体组成的立体宣传阵地,使得“平安校园”工作的开展人人尽知。保卫处和学生会可利用课余时间联合进行法律宣传和防毒、防诈、防骗、防赌等系列安全教育及业务培训,开展由广大学生参加的消防、反恐、地震、防空、自救等突发事件专性演练,让学生知法、懂法,能够分清合法与违法、违法与犯罪的界限,提高他们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中。除此之外,学校还可开展了其他有影响的校园安全建设活动,如平安校园征文、安全知识竞赛,校园安全讲座,出版平安宁大优秀征文集等。

(编校:张新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