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骄子 记宁夏大学葡萄栽培与酿造专家王振平博士

发布日期:2010-04-30    浏览次数:

信念——栽好葡萄酿好酒

王振平,葡萄栽培与酿造学博士。对于贺兰山下的葡萄种植户来说,王振平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农民”。

2001年,他独自踏上旅途,到法国攻读博士学位。异国风光秀丽,但他无心欣赏,全身心地沉醉于葡萄世界。为了缩短留学时间,尽快修完学分和完成博士论文,他克服语言障碍和生活困难,每天加班加点。周末和节假日从未休息,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课程和博士论文。

王振平博士,这个踏实淳朴的西北汉子,始终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在生养自己的这方土地上种植最好的葡萄,酿造出享誉世界的好酒。在完成《水分胁迫和整形方式对葡萄糖分分配和葡萄成熟过程中葡萄糖分韧皮部卸载的影响》博士论文过程中,他经常凌晨4时就起床,4时30分到葡萄地测定试验数据,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创立了“新浆果杯”试验体系,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心愿——让果农少费力多收益

2003年12月,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王振平婉言谢绝了多家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机构聘请,毅然回到宁夏,全身心地投入到宁夏葡萄产业的研发中。

在谈及他回国后组建葡萄与葡萄酒创新平台时,他说:“刚起步时十分困难,没有实验基地,没有实验室,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就在所有人一筹莫展时,他惊喜地发现,宁夏大学北部防护林带里,有一个堆积了1米厚垃圾的场地。王振平带领他的团队将垃圾清理干净,开辟成葡萄品种资源圃,引进了大量国内外优良葡萄品种,使之成为宁夏葡萄品种收集最多的地方,同时也成为宁夏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重要实习基地。

“政府及学校对我们的工作很支持,我们尽量争取资金,购买大量实验仪器,不断改善工作条件。研究中心现已成为宁夏大学参与宁夏地方特色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新平台。”谈起当初的场景,王振平眼中映射出起步的艰辛。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一定要心里装着农民,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用自己的所学,让果农少费力气,增加收益,还要让贺兰山下的葡萄,酿出世界最顶尖的好酒!”

“葡萄酒品质的优劣,七分取决于酿酒葡萄原料,三分取决于酿造工艺。”王振平说,贺兰山东麓作为我国葡萄产业的新产区,有“中国的波尔多”之称,是中国第三个“葡萄酒地标志产品”保护区域。贺兰山东麓地区具有日照时间长,热量丰富,降水量少,昼夜温差大等特点,能生产优质的酿酒葡萄。

“在国外,冬天的气候对葡萄的影响是比较小的,而我们这儿的冬天太冷了,这就对葡萄冬季的保护有了更高的要求。”王振平介绍道,冬季埋土防寒是我国北方葡萄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追求高产和便于冬季埋土,我国北方葡萄埋土防寒区多选用单主蔓龙干形方式整形。但是,葡萄整形修剪技术很难掌握,又无法实现机械化操作,成本也非常高。王振平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运用自己留学法国所学知识,将宁夏埋土防寒与法国的葡萄扎捆在一起做了反复的研究实验。最终,他和研究中心的专家一起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葡萄定植、整形和埋土方法,实现了葡萄不下架埋土栽培,切实为农民减轻了不少负担,减少了损失,让果农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好处。

为了建设好工程中心,王振平一年四季,除了授课的时间,都奔波在田间地头。去年初冬,天降大雪,给葡萄埋土防寒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只要种植户打一个电话,他就扔下手头的工作,赶到基地进行实地勘查,耐心指导他们更科学、更合理地掩埋受冻秧苗,将积雪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成果——他让“兰山骄子”登上国家级展台

随着宁夏旅游业的发展,由贺兰山、御马、张裕组合而成的宁夏葡萄酒系列产品,在餐饮业和旅游业的带动下,大步迈进国内乃至国外市场,成为当地旅游商品的新系列。

今年,“2009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被批准召开,这次大会旨在让四面八方的朋友关注宁夏、了解宁夏、投资宁夏,共谋发展。加之宁夏对旅游业的大力重视、葡萄产业旅游带的兴起,围绕贺兰山东麓的资源优势,数家国内外企业在这里投资兴建了葡萄酒庄、酒堡。

“这可真是个难得的机会!”王振平兴奋的像个孩子,将他们的产品带进了“宁洽会”。其代表成果“兰山骄子”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兰山骄子”是由葡萄与葡萄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法国蒙彼利埃国际高等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精心联合打造的,不论是在科研还是品质方面,都不逊色于国外品牌。

据悉,贺兰山东麓地区可开发利用的种植基地多达150万亩,现已种植葡萄20万亩,形成葡萄酒年产8万吨的规模。银川市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酒产业旅游带、葡萄酒酒庄等各项产业都有了可观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相信“兰山骄子”系列产品会有越来越好的发展前景。

学生眼中的王振平

王老师知识渊博,教学严谨,工作一丝不苟;想方设法为我们的实验创造便利条件,并耐心细致的指导我们;无微不至关心引导我们正确对待各种困难。

——农学院2007级研究生 闫梅林

王老师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经常与学生沟通,真心对待我们;在实验基地总是亲历亲为,给学生树立榜样;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基地,留给我最多的是老师忙碌的身影。

——农学院2008级研究生 孙盼

王老师,是种树人。四季里,种树人一直在辛勤地忙碌着,唯愿每个秋天能收获更多。他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所浇灌的是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每年引进新的品种,无论是嫁接还是改良,收获的是甜蜜或是苦涩,种树人都是辛勤的劳作着,唯愿我们能做的更好。

——农学院2009级研究生 石云

仅仅只是一次短暂的接触,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事业,却塑造了一个不平凡的人,一个可亲可敬的“农民”,他心系宁夏,留学归来,将自己的青春无悔地奉献给宁夏大地,在这片热土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愿:“长大以后,我就成了你!”

——农学院2008级 樊蓉

在与王博士同行的路上,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忙碌的身影。基地农民的一个电话,牵动着他的心,迅速放下手头的工作,奔波于田间地头。顾不得脚上的泥垢,又踏入下一基地……无论是为人师,还是为学者,他都是我们应学习的典范。

——数计学院2009级 孙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