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良专家的情结 ——记许兴教授

发布日期:2010-05-04    浏览次数:

他,严谨治学,身体力行,细心实验,将盐碱地改良的精彩缓缓道出 ; 他,温厚恭谨, 风姿倜傥,漫步学海,将土壤和谐的美妙娓娓道来。他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处世的才学,立身的技能,还有科研者的独立人格和深邃思想。他就是宁夏盐碱地改良专家许兴。

科研情结:科研时间是挤出来的

行走在宁夏大学校园内,许兴总是随意地穿一身西装。然而,这个随意的身影却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情结。

学术论坛上,作为盐碱地改良专家,他层层分析,就宁夏盐碱地改良利用形势侃侃而谈;在宁夏大学,身为副校长,他运筹帷幄,就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默默奉献。这样一位多重身份叠加的人物,他总能保证每个学期的科研课题高质量完成。

“这么多年做领导,但我的科研一直没丢,总是想办法找好它们之间的平衡尽可能保证科研的时间。”许兴坚定地告诉记者。事务性的行政工作会占去他很多时间,但是在安排工作时,凡是与科研时间上相冲突的活动他都合理安排,尽量“绕边走”。

在科研的路上一路走来,许兴辞去了很多让人眼红的职务,只为科研这份沉甸甸的情结。一般人看来,科学研究枯燥乏味,但在许兴眼里,科学研究包含着许多滋味。平时,他喜欢利用工作闲暇出去走走,完全放松地融入大自然、体验自然。每次去示范区获取研究数据,他总是事必躬亲。“这是一个享受质变的过程。这种状态和意境别人难以体味。”

土壤情结:盐碱地改良是一种土壤和谐的文化

2005年,宁夏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在银北前进农场的14.8亩典型盐碱地上,进行了《利用热电厂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试验》项目。许兴带领他的团队完成试验示范面积3400亩,辐射推广6万多亩。2008年,他的团队获得了“自治区创新团队”的荣誉称号。目前,这支团队已成为宁夏大学参与宁夏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力军之一。

“宁夏农业的发展史,其实是一部与盐碱地作斗争的历史。”许兴说,“现在,我们搞清楚了脱硫废弃物的使用技术,同时,研究出脱硫废弃物对农作物、土壤、地下水的影响均在国家标准之内。让盐碱地变成农民手中的良田,使他们少费力多收益,从而促进工农业循环经济,就是科研对地方最好的服务。”谈至此处,许兴眼中映射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搞盐碱地改良,在许兴看来,是他和土壤的情结。“盐碱地改良是一种土壤和谐的文化。我们使用改良剂让土壤中的离子平衡,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这就是一种和谐。”许兴笑着说道。

据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河河套地区盐碱地改良及脱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已建立了前进农场、惠农、红寺堡3个不同类型盐碱地核心试验示范区,形成了4 个关键技术成果和5 个技术集成模式;研发了3种专用改良剂,建设了1个盐碱地改良信息平台,申请国家专利3项。

教师情结:学生的收获是他最大的快乐

“许兴老师事业心强,教学极其严谨。”许兴所带的博士生王彬这样说道。在研究生的印象中,许兴的“严格”是出了名的。与每届新生的第一次见面,他都严格要求学生,搞研究一定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获得数据方面,他绝对不放松要求。在学生有毕业论文中,连一个标点符号他也不放过。

学生的收获是老师最大的快乐,许兴很喜欢给学生讲课,虽然很忙,多年来却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代课。“其他事情都可以宽容,学术研究绝不可以马虎。研究生的学习不能只是专攻,还要拓宽知识面,这样才能从重复的东西中有所创新。把自己的事业干好,个人价值就会得到体现。我希望指导学生努力体现个人价值,最终将他们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许兴这样说,“虽然很忙,但我很喜欢给学生讲课。我已经坚持给本科生代课两年了。学生的收获是老师最大的快乐”。

有学生拜访时,他会打开话匣子,谈如何学好专业课程,如何做人,他经常告诉学生:“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下定决心,会干出让自己感到惊奇的事。”许兴不仅富有激情,更富有诗意。中外文学名著、东西方经典诗歌他都爱读。谈到兴致处,他说了一句自己很喜欢的名言“人追求外在成功,更追求内在成功。”

在谈及如何为自己解压放松时,许兴告诉记者:“我偶尔会和博士生、研究生聚在一起,聊聊天、唱唱歌。我刚回国的那会儿,最喜欢唱的是《北国之春》。 也许是事业的关系吧,现在几天不去农村,不见盐碱地我挺心慌。我很喜欢空旷的环境,对草原更有一种绿色情结。每次感到压力时,我就会哼几句《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一个人的时候,我会去游泳,感觉很舒服。”此时,我感受到了他严谨之外的随和、乐观,也明白了广泛的爱好是他科研的调味剂。

“本科生要明确地给自己定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要很好设计。利用空闲时间充实自己,多参加有意义的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有效地利用丰富的信息渠道提升自己。在科学的道路上,要追求卓越。”在谈到培养本科生方面,许兴如是说。

校长的风范、学者的风骨和为人师者的风尚,在许兴身上达到了一种完美的融合。每个和他打过交道的学生,都对他的教学严谨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丰厚的学识、敬业的精神,以及平易近人的态度,赢得了学生们的极大尊重。他一直用行动诠释着“学生的收获是老师最大的快乐”。

学生眼中的许星教授

道无形,却经风雨传千载,积如山重; 师淡泊,皆是尘灰披两肩,备受人尊。”淡泊明志,道义传承,这是采访完许兴教授的最深切感受。在他的身上有致力研究者的严谨,有为人师表的谦和。他的言语已一点一滴浸入我的心田,勉励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扎实前行。

——农学院2007级 墨韩

许老师知识渊博,工作严谨,为人谦和。他经常说的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做科研,一定要感情投入,天天都在思考,做梦都在想,只有这样,就不怕攻克不了的难题”。在生活中,他也非常关心我们,经常询问我们的生活状况,使我倍感温暖。

——麻冬梅

遇上恩师许兴教授,是我求学生涯中最感幸运的事。导师一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令我敬佩;同时,导师也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这使他不失风趣,充满生活情调,他给予学生的关爱与快乐,令我感动。

——2007级博士研究生 王彬

导师开阔的知识视野、敏锐的思维、渊博的知识、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以及宽以待人的处事胸怀在我们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使我们终身受益;他对学生真挚的关爱和对科研事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深地激励和教育着我们。

——2007级硕士研究生 岳自慧 张萍

当我第一次见到我的老师的时候就感觉到他是一位知识渊博、受人尊敬的人,在和老师相处的这些日子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他对我的关怀和对科研的热爱,这些让我深深的爱上了我的老师和他所忠实的科研事业。

——2008级硕士研究生 魏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