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并不纤瘦的背影 ——记音乐学院张闽娜老师

发布日期:2009-10-02    浏览次数:

在音乐学院,我时常于中午的走廊里看见一位盘着黑发、衣着端庄、身材纤瘦却又精神抖擞、匆匆赶路的背影。全院的学生都知道,她,就是以严厉著称的张闽娜教授。每当这个时候,她都要去为同学们排练合唱。起初,看着这步履匆匆的背影,脑海总浮现出那传说中的严厉,我的心,不禁被这个背影蒙上了一层冷冷的怯意。两年后,我依旧常常望见这急匆匆的背影,不过这时候,我心头曾蒙着的那怯意早已衍生为一股暖流、一种敬意。

张老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理事,宁夏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从事高等师范音乐教学工作三十余年。主要从事《声乐》、《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曾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三等奖。经她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中获全国优秀奖、二等奖、省级一等奖;全国艺术展演获二等奖。2006年全国“金钟奖”宁夏分赛区暨宁夏第三届合唱节比赛,张老师荣获最佳指挥奖,宁夏大学合唱队捧回金奖。2008年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由她执棒的宁夏大学合唱队过关斩将,杀入决赛。教学之余,她潜心科学研究,先后在《职业时空》、《宁夏大学学报》等区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十篇。2009年她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曾多次荣膺校级教学优秀奖、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我是在一个秋雨蒙蒙的日子里接到了采访张闽娜教授的任务,这个我期待已久的相约,仍然是在那个我再熟悉不过的音乐大楼走廊里。她依旧是那样的行色匆匆,以致我来不及对她的应允表示谢意。

一颗忐忑的心,两肩抖不落的秋雨,我如约来到了张教授的琴房,已是中午十二点了。这时早已过了下课时间,张教授还在对两位同学嘱咐着什么,出于礼貌,我悄悄站在门外静侯。过了一会儿,张教授透过门上的玻璃发现了我,示意我进去。两位同学走后,张教授从办公桌上打开两份盒饭,拉出椅子让我坐下与她共餐。尽管我十分不忍打扰她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但深知她十二点半要排合唱,这意味着给我的时间不会太多,我也就没有辞让,端起盒饭聊了起来。

张老师告诉我,她几乎所有的获奖作品(包括获得“金钟奖”的《雨后彩虹》和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中的《眼泪花儿把心淹了》),都是挤出中午休息时间排出来的。“是什么让您持之以恒?”“我身为一名教授、一位文化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排除一切困难做好我的教学。另外,我喜欢这种感觉,每次的排练对我来说都能带来无比的充实和愉悦。”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和唐突,沉吟良久。

我抬起头,无意中近距离地看到了她的脸,这是一张精致却不带任何装饰色彩的妆容,加上当时与张教授的谈话,她的语气温和而随意,我由此断定,她远不是传说中的那种严厉的女强人,她的骨子里藏着不易让人觉察的温柔与细腻。我由此想套出她或许沉重的家事,但她轻轻地避开了这个话题,并强调非常感谢家人对她事业的支持。从曾经的系主任,到打里照外的贤妻良母,再到师生一致称道的良师益友,张老师每一次的角色转换,都是那样从容、淡定、潇洒,没有一种胸怀和境界,是断不能做到这一点的。

当我问及她面对当前考研热与就业难的问题时,张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对于艺术类学科,我希望学生能够有一个持续学习的机会;但面对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我赞同学生们有合适机会时先就业,哪怕不是从事本专业,也可以以自己在校时学习的知识力量去影响、熏染一个单位,这也是对专业的热爱与贡献。

问及两年后即将到来的退休,张教授并无半点失落感,反倒跟我聊起她退休后的设想:她会继续从事她热爱的合唱事业,以个人的力量身体力行。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宁夏的合唱工作做好,让宁夏的合唱走向全国。

从同学那里得知,张老师十分关爱学生,每月会给贫困的学生资助一些生活费,逢年过节还会邀请外地不能回家的同学去她家里做客,给他们做好吃的,改善生活。我暗想,快到国庆节了,幸运的同学们又在期待了。

由于时间关系,我对张闽娜教授的访谈就在我几个浅显的问答中结束了。又一次凝视着她匆匆的背影,我想,也许我年轻的生命还体味不到生活的苦涩和芬芳,我简洁的文字也不能诠释张老师话语中的内涵与精髓,但她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力量已在我的记忆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当我的这篇稿件接近尾声的时候,窗外依旧是蒙蒙的秋雨。我多么希望,这蒙蒙秋雨更多地缠裹了我对张老师浓浓的敬意,而不是我师生二人的就此话别。

(作者系音乐学院2007级学生)

时间2009年9月28日 编校 李璐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