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的青春 ——记政法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李彦斌

发布日期:2009-10-26    浏览次数:

都说如今的大学是一个让人迷茫和遗失梦想的地方,可李彦斌笃定而充满热情的眼神告诉我,他的大学生活并不空虚。2005年他考进宁大,就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诗歌朗诵和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由于他在各方面表现出色,担任了政法学院《晨钟报》主编,应聘为《宁夏大学报》记者团记者、校报实习编辑,除担任宁夏CEPA宣传部负责人之外,他还经常参加各种志愿活动。他出色的学生工作一直受到老师的表扬,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我们沿着美丽的宁大南湖,分享他那平凡而厚实的大学生活。时不时会有同学和李彦斌打招呼,这让习惯“三点一线”的我既羡慕又不太理解。

我正思索着,几个女孩子结伴而来,爽朗的笑声更加增添了春日的明媚。她们看见李彦斌大老远的就喊:“不容易啊,党!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玩啊?”从那些女孩真诚而热情的言语中,我感觉到了一位大学生党员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原来,由于李彦斌上大学时是05级里唯一的一名正式党员,也因为他办事认真负责,经常热心帮助身边的同学,所以同学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党”。大家说,李彦斌给他们的不只是感激,更多的是感动。他在繁忙中抽出时间来帮助身边的同学,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的,却经常毫不吝啬的借钱给贫困的同学。他还积极参加宁夏CEPA扶贫项目工作,为那些贫穷的孩子奉献他的光和热,这样的学生干部能不让人喜欢吗﹖

获取别人一时的好感并不难,但是三年的时间大都能让同学和老师喜欢却决非易事。

李彦斌说,支撑他这样努力的动力,并不只是含辛茹苦供养他上学的母亲,还有已经去世的父亲。

他父亲辛劳一辈子,在那块干旱贫瘠的黄土地上劳累了一辈子。他努力的目标是让他唯一的儿子能够改变命运,过一种和贫穷脱离的生活。父亲临走前,拉着母亲那双枯瘦如柴的手,叮嘱无论如何也要供孩子上学。那种神情刺痛了他,他跪在床前,拉着父亲的手说:“爸,我一定要考上大学。”父亲笑了,像获得胜利一样松开了手,在家人的泪水中安详地走了。父亲离开是在他高考前十天,这对他的打击是无法言语的。父亲的去世没有把他打垮,而是在剩下的十天时间里闭门不出。家里所有的重担只能落到年过六旬的母亲那瘦弱的肩膀上,他于心不忍,却又无能为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完成父亲的遗愿和母亲的期盼……

苦心人,天不负。2005年8月,他收到了宁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村里三十年来唯一的大学生。他拿着那张即将改变他命运的录取通知书,在父亲的坟头坐了一整天。他对父亲发誓,一定要在大学里好好努力,把从未踏出大山的母亲带出大山……

这些已然成为往事。时间恍如一阵风,吹散记忆。然而,梦想却像海岸的灯塔成为他的航标。路,依然伸向远方。在过去的三年里,他有可歌可敬的付出,也有可喜可贺的收获。我从心底为他鼓掌喝彩,相信他在梦想之路上定能炫出更靓丽的风景,谱写如火的青春。

(作者系人文学院2006级学生)

编校 李璐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