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 就有一切 ——我的老师张衍芸教授

发布日期:2009-10-01    浏览次数:

有些事是可以淡淡遗忘,有些事是需要被深深纪念的;有些人在我的记忆中雁过无痕,有些人至今让我刻骨铭心!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开启我尘封的记忆,让我想起了三年前那一堂堂别开生面、漫溢智慧的中国现代文学课,也不由地想起温文尔雅、才华横溢的老师——张衍芸教授。

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节课。“钱钟书在大学时发誓要‘横扫清华大学图书馆’,我们在座的同学有没有信心横扫宁大图书馆呢?”看着张老师满怀期待的眼神,同学们的热情在瞬间迸发。张老师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她说学文学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在读书的同时,抒写感想与认知,并积极与老师交流、探讨!她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常规性的大作业”,要求我们建立自己的现代文学读书笔记,养成写感想的好习惯,长此以往,让我们受益终身!

张老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能得到张教授的亲炙,我深感荣幸。我们这一代青年,对那战火硝烟的历史不甚了解,对中国现代作家的激情岁月也不甚清楚。张老师结合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特点,将积极的思想教育有机地融入文学课堂。通过张老师的讲解,我们不仅学习了丰富的文学史知识和文学作品,而且深深地感受到20世纪中国文化巨人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国情怀;还有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女作家冰心,杰出的现代爱国诗人闻一多、艾青……前辈们不畏艰难、勇于求索的精神令我们鼓舞;昂扬奋发、开拓创新的激情让我们振奋。在张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我对这些中国现代文学的领航人充满敬意,也更懂得珍惜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记得课程进行到中途,赶上“非典”封校。那段时间,校内人心惶惶,气氛浓重,一片阴霾。我们中文系男女生分住在不同的校区,可张老师却全然不顾被传染的危险,B区C区跑着上课,只恨分身无术。她告诫我们,即使在非常时期仍然要坚持学习,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要我们懂得珍惜!老师讲课的同时,还不忘提醒我们注意身体,预防疾病。从张老师瘦小的身躯上,我看到了母爱的光芒!

高校教师有教学、科研两大任务。张老师不仅在教学方面兢兢业业、桃李满园,科研方面也是硕果累累、收获颇丰!

我们2002级现在人手一本的《中国现代文学选评》,就是张教授带领教研室的老师们编著的。老师考虑到学生们的经济条件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从实际出发,不辞辛苦,为我们编写了这本弥足珍贵的、凝聚着老师心血与热情的“爱心版”。这一教材不仅为我们选编了适读的作品,还在每篇作品后附上了为帮助我们理解文本而撰写的评论文字,教师们的良苦用心让我感动!

成功的钻石是用汗水擦亮的,经过老师们多年的负重拼搏,2003年宁夏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硕士学位点正式建立。同学们知道后欣喜若狂。感谢我们的老师,是他们用不懈的努力、突出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为我们拓宽了求学深造的道路,也为宁夏大学学科建设的宏伟蓝图增添了绚丽的一笔!这其中,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张衍芸教授功不可没。张教授是一面朴质的风帆,囊括着对事业昂扬的激情;是一道清洌的山泉,流淌着对我们永不枯竭的关怀!

出于对中国现代女作家的一片挚爱,张教授力倾学术建树的满腔热忱,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研究,尤其是五四女作家的研究。千百年来,女性的文学创作,因性别歧视,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是五四女作家用无畏的牺牲、顽强的斗争、出色的成就折服了整个文坛,影响了一个时代!先辈们对文学执著的追求激励着张教授继承她们的传统,领受她们的精神,在文学研究的道路上孜孜不倦、上下求索!新千年,张教授相继出版两部学术著作:《春花秋叶——中国五四女作家》,于2002年由国家级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填补了女性文学研究的空白,在学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并得到相关专家的关注与肯定。中国现代文学论集《幽草寸心集》,于2005年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论集中的《林徽因小说创作论》、《陈衡哲小说创作论》《冯沅君< 卷葹>论》、《独特的乡土女作家——罗淑》等多篇论文,曾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作为一名学者,作品能被这样的权威刊物转载,那是对自己学术研究成果的一个充分肯定。

张教授曾获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宁夏文学艺术作品奖,并连续六届荣获宁夏大学科研成果奖。即便如此,张教授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她经常利用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研究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张教授常说:“学无止境!”

张老师那高尚的德行与博学的才华,所辉映出来的丰富的内涵和典雅的气质,给我留下了可亲可敬的深刻印象。成功对她来说,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更重要的是,张老师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经营自己的人生,有爱就有一切!

(作者系人文学院2002级学生)

编校 李璐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