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爱岗敬业育英才,无私奉献写春秋。2009年9月9日,庆祝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等亲切会见全体与会代表。会上,全国教育系统有100名教师被教育部授予“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荣誉称号,宁夏大学田军仓教授获此殊荣,并上台领奖。
“一个成功者,总是能利用好业余时间;成功者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人要像‘超女’一样,被狠狠的PK过,才会有出息。耐久力,耐挫力,是当代大学生成功的两种力。”田军仓老师说。
简单而又明亮的办公室,午后的阳光挥洒入帘。在这舒适的氛围中,田军仓教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这位有着父亲一样的亲切和蔼的人,却有着严谨客观的精神。他用他宽宏的气度把我们带向一位名师所拥有的一种心境,一种态度,一种人生……
田教授是陕西扶风县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系毕业后分配到宁夏大学工作,从此他便扎根这片热土,一干就是二十七年。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只有搞节水灌溉才能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自打来到这片沃土,田教授就努力发挥着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他积极探索、迎难而上,为我区的水利事业谋发展,寻起点。他把自己无私的爱,对事业的无限责任全部投入在他钟爱的宁夏川上。
因为他的吃苦钻研,许多研究成果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由他创立的一系列干旱寒冷地区主要作物节水灌溉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示范推广经济效益4.6亿元。在盐池县,他首次把低压管道灌溉和膜上灌结合起来,提出了干旱多风地区渠沟田全防渗灌溉法;在红寺堡灌区,他首次提出了解决滴灌推广中高含沙水(黄河水)堵塞滴头的水质处理专利。
谈起上课,许多大学生或许都会用枯燥乏味这四个字来形容,平时不乏有逃课学生。可田教授的课,大家都会用“活跃”这个词来形容,还有不少外班学生前来“蹭课”。“田教授的课,真可谓博大精深但又深入浅出,我就是喜欢听他的课。”一位刚走出教室的学生说。尽管是讲那些公式、定理多的专业课程,可他总会紧密地与实际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当提到如何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时,田军仓教授这样回答:“每堂课给同学们提出实际工程中的一个问题,让他们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跟他们进行上下的互动,从而使他们对这门课程有更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和创新更加主动。”他每次上完课,还采用课后反思法进行总结,以便下堂课上的更生动。
田教授经常说:“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实际经验,站在一个高度上,去引领学生学习。”他以知识搞科研,及时了解国内外动态,并把这些信息和自身的科研成果及时引入他主编的教材,引入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成为现代大学特别关注的问题,田教授也特别强调这一点。他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外,还积极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级创新实验和创业竞赛,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经他指导的学生参赛作品,多次获得创新实验和创业大赛奖励。
田教授不仅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还经常结合国家和自治区节水农业、特色农业中的重大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科研攻关。谈到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田教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教基础课的老师就应该搞搞科研,这样才能保持思想的前瞻性和全面性。
谈起田教授的生活,用“充实而忙碌”这五个字概括再恰当不过了。谈到自己的家庭,田教授用“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来形容自己的家庭氛围。
由于他对事业的痴迷,妻子选择放弃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西安,而跟随他扎根到银川。
在他婚后的第一个假期,妻子来到宁夏探亲,看到丈夫经常搞科研的工作环境,她哭了,她觉得自己的丈夫太苦了,可是当她要求丈夫调回西安的时候,她听到了丈夫这样的言语“咱再苦能比山区那些娃苦!一想到那些哭都没眼泪的娃,你让我心里怎么好受啊?”从此,妻子接受了丈夫的选择,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不久,她也调到了宁夏工作。有心爱妻子的理解与支持,再难的“路”也不会怕了,生活中那些琐碎却又平淡的事情似乎往往是最能磨练人的。“走过,坚定地走过,生活就会给予我们微笑。”田教授这样告诉他的学生。
谈到儿子时,我们能感觉到田教授作为父亲的骄傲。他的儿子哥仑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纽约工作,可田教授觉得现在国家的高端人才太少了,既然在国外学到了高端技术和理论就要趁早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最终他儿子选择了回国,因为他看到了他父亲为祖国西北的辛苦奉献。田教授少说多做,以身作则,从小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孩子的学习自觉性,鼓励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让孩子从内心真正意义的感悟人生,踏踏实实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田教授强调“做人永远比学习重要”。并由此涉及到现代大学生的社交问题,指出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经受磨难,锻炼才干,为走上社会积累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他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处处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要自己做到。就像田教授在他的名师寄语中写到:“像钟表一样,每天把自己重新‘归零’,从头做起,创新、创造、创业图强;爱国、爱校、尊师重教;自重、自爱、自强不息;奋发、奋进、奋斗不止。”
宁夏第一位水利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宁夏大学副校级调研员兼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院长,宁夏节水灌溉与水资源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水利水电工程自治区重点学科、博士点和“211”重点学科带头人。
1998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在宁夏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荣誉证书、荣誉奖章和荣誉卡。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被人事部等7部委授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同年,获得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2002年,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授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和20万港元奖金;同年,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日报评为宁夏首届十大新闻人物。2007年,他主持完成的《宁夏干旱地区节水灌溉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同年,获宁夏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奖,还被自治区政府推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2008年,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日报评为宁夏50年影响力人物,同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授予他2008年自治区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和30万元奖金。2009年,荣获“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近日,他又被评为“100位为宁夏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英雄模范人物”。
学生眼中的田军仓
认真的头脑,年轻的心灵,这或许是田教授最显著的特点吧!这份认真让他在毕业后坚持支援大西北,而这种年轻,激励他去探索前沿知识,加倍努力搞好自己的科研,也正是这份认真,让田教授为了教学、科研放弃了很多,担当了很多,比如更好的发展机会,比如家庭压力,而这份年轻,则支持他始终以乐观的心境走过那些最艰苦最劳累的时光。
——土水学院2008级 刘慧
田教授在讲台上神采飞扬,在课下和蔼可亲。他积极鼓励我们放眼世界,去感受最新的学术动态,让我们的学术思想也“活”了起来,让我们在理论中也能与实践联系。
——土水学院2009级 强慧欣
他的一言一行都洋溢着大师的气质;举手投足,引领着一代学人的风范。他,拘囿于三尺讲台,却舞出了人生最壮丽的豪迈;他,操持着沙哑的嗓音,却解决了无数个水利工程中的难题;他质朴的语言,低调的作风,和蔼可亲的学者风范,足以让我们一一细品与回味。
——土水学院2008级 马菊荣
田教授不仅会给我们介绍经典的科学理论,若谈性大发,还会给我们传授做人的心得,有时会说些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以勉励我们;有时会谈一些以前学生的例子来激励我们钻研和探索。
——土水学院2008级 罗忠辉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大师也!”田老师的一言一行对这句话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他精心指导我们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和创业大赛,促进了我们创新能力的提高,并获得多项竞赛奖励。他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深深打动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土水学院2006级 唐瑞
在他眼里,即使成绩排名最后的学生也同样优秀,未来也同样无可限量。他会把一些需要完成的课题任务分给他们,在反复讨论中,耐心修改他们的设计,相对于成绩拔尖、科研出色的学生,他会跟他们在课题的研究上提出不同的方案,多角度地分析,从而把课题做得更好。
——土水学院2008级研究生 宋天华
(陈佩 编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