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气的老奶奶 ——退休教师杨秀珍老师印象

发布日期:2015-05-19    浏览次数:

她说:“平常的日子也需要珍惜”。

她说:“不能事事如愿,只要无愧我心”

她说:“以人为本,善待自己,善待别人”。

她说:“日子嘛,实实在在的过就好”。

生于战火烽飞之时,长于四海为家之中,走过共和国的血雨腥风,已过古稀之年的她,平静的如一汪清水,安宁中带着隽永。19岁走进宁夏大学,75岁的她牵着老伴的手,徜徉金波湖畔,55年里,杨秀珍老师和宁大一起过着属于她的日子。

1958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在家乡上大学,高考成绩优异的杨秀珍老师走进了宁夏大学学习数学。19岁的少女,总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新奇,尤其是有知识的青年,都想去看看建国后的新中国。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由于各种原因杨老师只能留在家乡。1960年,杨老师因在校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被学校派往吉林大学学习,为期两年。当时的吉林大学,是苏联大学支持办学的,所以他们当时去了吉林大学还需要学习俄语。学习结束后,杨老师回校任教,教授数学,这一干就是四十年。

“那时候的宁大,哪里有现在这么漂亮。本部那时候才开始兴建,当时学校只有一栋楼,就是现在的研究生楼。路是沙石路,校园里树也少,宁夏风沙大,一刮风,满校园都是沙子,眯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交叠着双手,杨老师靠在椅子上回忆当年的宁大。当我还沉浸在她回忆的场景中时,杨老师一句“那都过去了”将我拉了回来,开始细数今日宁大的美丽。小白楼的落成,金波湖冬日动人心魄的雪景,主楼巍峨挺立的那一刻她内心的喜悦,春天校园里粉嫩的桃花、金黄的迎春,夏日傍晚校园小路上的清爽……聊到高兴处,她兴奋得如孩子般给我观看她珍藏的宁大照片,几十个G的照片着实吓了我一跳,但更让我震惊的是杨老师照片中宁大的美。看着杨老师的照片,那一刻,我对身旁这位老宁大人肃然起敬,为了她对宁大的这份爱,更为了她哪怕经历困苦但永远记住的都是美丽的这份心态。

见到杨老师,是在学仕园,斑驳的墙面印刻着宁大的岁月。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杨老师和老伴还住在这里,当谈及为何还住在这里时,一句习惯了,道尽了所有的情感。多少个日月黄昏,才能让人对一栋房子生出眷恋之情?

古稀之年,QQ、微信杨老师都在用,这么洋气的老奶奶我都惊呆了。更令人惊异的是,她还自学PS软件、方正飞腾软件(报纸排版的专业软件),Dreamweaver 软件(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的专业软件)。看到她电脑上安装的这些软件,以及她给自己设计制作的网站之后,我只能用两个字形容自己内心的感受——膜拜。但凡对这三个软件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自学这三个软件的困难程度有多高,而七十多岁的杨老师做到了。她还常年坚持写文章,作诗歌,多篇都被银川晚报等区内媒体采用。此外,她还酷爱旅游,国内游、欧洲游都留下了她的身影。看到这样正能量满满的杨老师,估计大家也会如我一般,觉得自己遇到的那点事压根就不是事儿!

作为老师,最幸福的莫过于桃李满天下,而最欣慰的,莫过于时过境迁,依旧被学生铭记。而杨老师,都有了。杨老师回忆道,“那时候学生穷,各方面条件都不是很好。每到周末的时候,我就会叫学生到家里来玩,大家一起聊天、唱歌、做菜。”老师曾经的学生蔡翠说:“那个时候在大学里到底学了些什么都忘了,但到老师家吃饺子的情境记忆犹新”。老师一位广东的学生,毕业20年了,2014年去兰州出差,专门从兰州到银川来看望杨老师。谈及自己和学生的相处之道,杨老师说:“老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即使学生不好好学习,也要关爱他。老师其实就相当于学生的长辈。”真羡慕杨老师的学生,今天的我们,想必和代课老师聊天的机会都微乎其微,更何谈和老师一起玩。能被老师记住,都觉得很荣幸。听着杨老师和她的学生的故事,我都有些怀疑,我们的大学教育,真的是越改革越好了吗?

从19岁到现在,杨秀珍老师和宁大在一起的日子比和老伴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都长。五十几年了,杨老师就如自己说的那般,将自己在宁大的日子过的实实在在,珍惜生活中每一个平常的日子,而这种日子,还在继续,宁大的日子,也实实在在地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