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 ——宁夏大学第三届文学之星杨森印象

发布日期:2009-10-12    浏览次数:

米色长裤,白色条文衬衫,镶边眼镜下一对有神的眼睛,颇有文人气息。这就是杨森给我的第一印象。

儿时的快乐永远是每个人记忆中的一粒珍宝。

杨森的童年在一个大杂院里度过,当时院里有四五十个孩子,由于他是孩子中年龄最大的,自然而然地成了“孩子王”。提起童年,杨森说很幸福很快乐。“我们建起自己的‘基地’——房顶铺树叶,屋中有秘道,小伙伴们扮演司令、军长等角色,白天采摘别人家的豆子烧着吃,晚上偷人家的笤帚点燃当火把游街。”说起这段往事,杨森神采飞扬,好像真要把你拉去看。

电视剧《西游记》也曾令杨森着迷,但当时家境的窘迫使看电视成了一种奢望。于是每晚,踮起小脚趴在别人家窗台上偷看《西游记》成了他最大的精神享受。“有一次我还被误认为是小偷呢。”杨森笑着说。家庭的窘迫没有让他幼小的心灵感到失落,相反,对艺术的向往却激起了他内心的孤独。正值这份孤独无觅处时,良友书屋出现了。书屋虽小,却种类齐全,全部的书以一本一毛的价钱出租。《故事会》、《中学时代》扩展了他的思维与想象力,《红楼梦》、《水浒传》丰富了他的文学感触。杨森忘情地陶醉在文学的海洋里。书为他打开了一扇大大的窗。

说到写作,杨森仿佛找到了一件心爱的宝物,和我开心地聊起来。高中时他的一篇作文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三等奖,这既是鼓励又是动力的经历令他加倍投入到写作中。“看完作品,我总爱随手写读书笔记。”说着杨森右手做写字状比划起来。现在,他的读后感垒起来差不多一米多高。中学时代良好的写作习惯与那份执著为他今后的文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杨森步入大学殿堂,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他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创作时间。四年大学生活中,他陆续发表了《爱情的火苗(外一首)》、《一把红木棉吉它》、《送你一份吉祥如意——评郭文斌短篇小说〈吉祥如意〉》等,创作近二十万字。由于表现优秀,他先后被银川市作家协会和宁夏作家协会吸纳为会员,《辽宁青年》杂志社特约记者,毕业后一些报社和电视台也主动邀约他前去工作。

杨森的文字,少了一份都市的喧闹,多了一份乡村野趣的享受。作品中,读者仿佛能看见杨森的影子,感受到他的快乐和孤独。

生活中的杨森,除了写作,还对艺术情有独钟。大学时期,他买了一把吉它,除了平日用它解闷,杨森还搞过自己的音乐创作。他的那首诗《一把红棉吉它》就由此而来。

考研是杨森目前正在为之努力的事,他说自己之所以选择考研是为了能在热闹而平静的生活中继续读书写作。聊到他还未面世的小说《有多少梦可以重来》时,他表示由于毕业后面临就业压力,近来只是把灵感突发想到的好句子写在本子上。他说小说整体基调是围绕两种痛苦进行:梦想实现不了的痛苦和梦想实现后的依旧痛苦。

在生活中,借读书陶冶性情,作一个性情美好的人,这就是杨森所追求的。

(作者系人文学院2006级学生)

编校 李璐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