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 一泓诗意映江辉

发布日期:2013-06-06    浏览次数:

王—江—辉,名字听起来颇为男性化,铿锵而硬朗;再看她的书写,遒劲而洒脱,也似乎出自于男性之手……直至见到江辉老师本人,才发现她是个温婉且细腻的女子,外秀慧中,外柔内刚。结识江辉缘于对《水墨时光》一书的品读。这是一本与友人合著的诗画集,现代诗与摄影作品的完美结合,安静且干净。及至听她谈吐,竟不能移目分毫,她的气息如微风刮起,清泉流出,她传达出的思想如佳茗、似甘露,令人愉悦且受益。

江辉原是我校92级中文系的学生,毕业后一直留校工作,现供职于基建处综合科。想来她的专业之于本行,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基础设施建设,听起来总是在与土地、砖瓦、泥石打交道,与诗歌有何相干,与文学相差甚远?但这份平凡略带辛苦的工作,她已坚守数十载了,其间诸多人世变迁,也有诸多部门有诚邀她去工作的意愿,但为了这份工作需要,她一直未曾改变,无论是工作岗位,还是她自己的性情。这些年间她主要从事基建处的内务往来、文件起草以及其他文秘方面的相关工作,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文字工作一丝不苟,业务处理稳妥练达。在单位她是一宝,美貌与才学兼而有之。工作之余她写诗,她创作,她礼仪周全,她落落大方。繁忙的工作没有让她舍弃自己对于文学的偏爱,二十余年的业余创作零散却仍丰厚:她是宁夏作家协会成员,在《十月》《北京文学》《长城》《朔方》《当代小说》《小说评论》等多家很有影响的杂志陆续发表诗歌、小说、评论等作品百余篇,她的诗作曾获宁夏第七届文艺评奖诗歌奖,也曾荣获学校的文艺类科技成果二等奖。

如此丰厚的文学创作,她却只是依靠在闲暇之余,书写自己的生活和情绪。她热爱学校,在学校的校徽、校歌的征集中,都留有她精彩的一笔;学校建校50周年的画册上,也附有她倾心配写的诗歌……她热爱艺术,写作、朗诵、摄影、书法,她都有涉猎,她曾担任过银川电视台的业余主持人,获得过全区公共礼仪大赛的荣誉。曾与她同行的伙伴,现如今许多都引领着更精彩的生活,她却未变,不惑之年仍一如少年般清澈。

莫要说她放弃太傻或是懦弱不敢前行,只因有无形的牵挂在她心中——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幸福,是生命与生命连接处的链条。她,是“孝”最美的践行者。她的父母都是宁大的退休职工。21年前,年仅55岁的父亲突发脑出血,从此瘫痪在床,她的双肩上也因此多了一份责任。她是家中的小女儿,即将毕业的她,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到沿海发达城市寻求发展,毅然选择留在父母身边工作,对于这样的抉择,她并不后悔,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守护亲情,留下踏实,正所谓“父母在,不远游”。

这漫长的21年,父亲基本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所有活动必须借助于外人,她和她的家人有过哭泣却从没有放弃。在父亲瘫痪在床的时间里,为了解决父亲理发的不便,她自己买来理发工具学习理发,从不会到熟练,她坚持了二十多年。上班时,即使中午很忙,也要回家陪父母吃饭,不是山珍海味,却是亲情的味道,安心的幸福。有时候工作正忙,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她的内心就会如风吹野草般地紧张起来,然后要以最快的速度回家料理紧急的事情。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江辉做到尽心尽孝。尽管如此,她还总是说,自己吃的苦不及母亲的百分之一,自己尽的孝,也远不及姐姐的付出……

在2011年父母五十周年金婚纪念日时,江辉精心搜集出父母的合影,从50年前的黑白结婚照到50年后的轮椅上的银发相牵,将这些合影会集成一副精美的相片,作为岁月的纪念。“半世纪牵手,养育儿女,柴米油盐,苦也恩爱,乐也恩爱,磕磕绊绊终不悔;五十年同心,事业家庭,酸甜苦辣,苦也甜蜜,乐也甜蜜,风风雨雨总相随。”她用这样的语言描述父母五十年的相依。2013年新年将近时,她这样牵念着父亲,“昨夜梦见父亲故去,在痛哭中惊醒。今日给他洗头、洗脚、擦身、剪指甲,用最传统的方式迎接新年。祝愿卧病在床20年的父亲依然乐观地生活,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家。”她所坚守的人生信条是,“幸福不是拥有一切,而是坦然地接受生活的赐予”。江辉的成就不在于事业有成,而是坚守自己身边的幸福。

上至双亲,下及儿女,江辉都无可挑剔。她的先生张学东是如今宁夏文坛的新三棵树,江辉的才气并不输家中先生,但一家之中分工有所不同,她说,先生正处于充沛的创作时期,她便不苛求于自身的文学造诣,“一家有一个人能做好创作这件事便足够了,不必相互争辉”。她与丈夫育有一女,现已九岁。难免会有人生出这样的疑问,江辉这么浪漫而不食烟火的人,能够照料好家庭吗?事实上,在三口组成小家庭中,她是贤惠的妻子,温柔的母亲,是先生事业上的助手,女儿心中的最爱,更是操持家务的主力。提到自己的先生丰硕的文学创作成就和女儿优异的成绩,良好的艺术潜质,江辉的脸上流露出小小的幸福和欣慰。

著名作家陈继明先生这样评价江辉:“她坦然、诚恳、温和、舒缓、清苦、忧郁。她的人一如她的诗,不故作高远、不强致评断、不扭捏造作”。江辉的诗是自己生活中情绪的积攒,缓慢的释放。在书写江辉时,总有难以言说惋惜,总有为之扼腕的遗憾。她安然若素,并无怨悔,二十年低调隐忍的亲情守护,十几年平凡岗位的辛勤付出,绝不是荣誉所能替代,更不是唇舌轻吐的赞美所能表达的。

既然共享太平洋的风,就让它吹过一切;既然窥见过江辉的美,就让它为人所知。走进江辉水墨晕染的时光,我们总能觅得一份优雅和安详,并沉浸于其中静享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