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和农户更快地用上新技术,助力宁夏牛产业发展。”在谈到宁夏特色牛产业发展时,宁夏大学教授、宁夏优势特色牛产业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马云说。
今年48岁的马云教授跟牛“打交道”近30年。
2018年,马云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宁夏大学农学院。学校争取到自治区科技厅的支持,投资5000万元,专门为马云搭建“宁夏反刍动物分子细胞育种重点实验室”。作为宁夏重点实验室主任的马云说:“我特别感谢学校能够给我大力的支持,能让我安心地、甩开膀子做科研。”
马云(左一)向学校领导汇报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 杨晓丽提供
为了摸清宁夏牛产业发展的“家底”,马云带领他的科研创新团队,跑遍了宁夏各地大大小小的养牛场后,他发现:宁夏的肉牛普遍存在牛肉皮下脂肪多、肌内脂肪沉积少、口感差、品质不理想;奶牛产奶胎次少、生产寿命低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马云和他的科研团队,围绕高产长寿奶牛选育、肉牛产肉性能遗传改良等开展科研攻关。
为了找寻奶牛高产的“秘码”,2021年,马云和他的团队用一年时间,在合作企业宁夏农垦集团乳业有限公司旗下的养牛场里,摸清了牛场里数万头牛的底细。在谈到这段研究经历时,马云兴奋地说“我发现他们牛场里有100来头牛能产7、8个胎次,这些牛为什么能产这么多?它有什么基因、性状?怎么能让其他牛也产这么多胎次?”行内的人都知道,奶牛的产奶量和产奶胎次息息相关,奶牛头胎产奶量较低,随着胎次的增加产奶量增加,4胎、5胎时产奶量最高。而宁夏地区养殖的奶牛,平均产奶胎次仅有2.5胎次。一定要找到这些奶牛高产长寿的“秘码”,团队进行科研攻关,他们的项目:“高产奶牛高产期健康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被列为自治区重大研发项目,目前已采集3万多个样本,正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同进行实验中。
马云(左一)赴海原华润公司黑安格斯牛养殖场调研 杨晓丽提供
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开展实验,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关,马云忙得不亦乐乎。“不能只在实验室写论文,要真正服务地方,服务产业。”一直是马云的科研准则。每次外出调研,马云总是马不停蹄地奔走,从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从这村到那村,凡事都亲力亲为。在博士生冯雪的印象中:马老师精力特别充沛,好像没有休息日,经常晚上十一二点还在办公室看材料。
随着宁夏农牧业的发展,肉牛产业被列为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之一。为了打造新型科技创新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联系马云希望建立合作、解决技术难题。“对企业进行针对性指导是团队的一项重要工作。”马云说。团队通过座谈会、一对一教学、线上咨询等线上线下形式进行员工培训,让他们知道站在科学角度还有哪些指标可以用,让牛场员工在前期对牛的种用性能进行判断,测定牛生产性状指标,为种用潜力好的牛科学配置精料,而种用和生产性能差的牛则提前淘汰,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截至目前,团队与宁夏壹泰牧业有限公司、宁夏农垦贺兰山奶业有限公司等近20个企业开展了合作,共为企业培训400余名技术人员,通过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为合作企业新增利润近2亿元。
作为科研人,马云始终把发展牛产业作为头等大事;作为教师,他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人生追求。为了拿到第一手实验数据,牛场前一天通知后,马云第二天凌晨三四点便带着学生们赶车,在牛场工作人员上班之前完成采样。由于采样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学生最开始采来的样本合格率低,马云和其他老师便反复讲解,为学生们演示,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一对一培训,最终样本的合格率由61%提高到了97%。冯雪说。“我们去采样的时候,一次可能要站着或者蹲着4、5个小时,我们学生都坚持不住、想去休息的时候,马云老师还一直在采集样品。”
马云(左一)到时新疆褐牛繁育中心调研 杨晓丽提供
连续作战搞科研,连轴转的工作状态,在马云的科研团队是家常便饭。正是这样,团队组建的4年间里,团队共立项49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17篇,参与成果登记1项,申请专利8项。
如今,马云带领他的科技创新团队在研究牛产业的道路上跑得更欢实了,“我想发展有宁夏特色的牛产业,让宁夏牛走向全中国。”马云心中的大目标催促着他继续向前。
(记者: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实战新闻训练营” 林倩 常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