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昔日荒滩种下梦想——在葡萄园绽放青春的年轻人

发布日期:2023-05-08    浏览次数:

“宁夏出产的葡萄酒,淋漓尽致展现了中国西北的风土,热烈而不失柔和,口感直接却又饱含时间的沉淀和风土的馈赠……”立夏前后,27岁的舒立新颇为繁忙。在葡萄酒庄工作的她,不但要给来访游客、酒商做讲解,还要参与灌装、码瓶、贴标、装箱等工作。

宁夏贺兰山东麓位于北纬37度至39度,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由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矿物质等独特风土条件,这里出产的葡萄,是酿造具有“甘润平衡”东方特质葡萄酒的上佳原料。

宁夏贺兰山东麓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30多年来,这里原有的50多万亩戈壁荒滩已变成葡萄园,成为酿酒葡萄集中连片种植区和酒庄酒产区。近年来,宁夏把发展产业和稳定就业作为根本举措,大力推进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葡萄酒、枸杞产业每年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

“我是土生土长的宁夏人,2017年在大学里学习葡萄酒种植、酿造、化验、品鉴等专业,算是开始与土地结缘。”舒立新说。

因冬季气温低,在宁夏种植的葡萄还要埋藤、展藤。光阴在日夜劳作中流逝,年轻人的梦想不断扎根,收获沉甸甸的希望。

“俯身田间让我觉得特别踏实。现在从事葡萄酒酿造等农业相关产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准备进一步学习品鉴、销售的专业知识,把中国乡村发展的新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舒立新说。

今年28岁的董春娟,也是一名逐梦葡萄园的年轻人。5年前,她毕业于宁夏大学食品与葡萄酒学院葡萄酒文化与旅游管理专业,来到当时尚未建成的一家酒庄应聘,从清理地板上的水泥做起,在建筑粉尘中见证酒庄慢慢建成……如今,董春娟已晋升为西鸽酒庄产品委员会总经理,负责酒庄产品设计以及与大客户沟通联络等工作。

“我大伯是电视剧《山海情》中讲述的移民搬迁奋斗故事的原型之一。多年前,他从固原市西吉县搬迁到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后,试着种植酿酒葡萄,成为最早一批受益于葡萄酒产业的农民。大伯建议我选择葡萄酒专业,我也在酒庄找到了事业发展空间。”董春娟说。

为了给宁夏葡萄酒产业培养更多人才,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自2013年成立(后合并为食品与葡萄酒学院),开设葡萄与葡萄酒工程、营销、文旅3个专业,每年招收120名学生,毕业生年就业率在85%以上,约有60%的毕业生投身葡萄酒行业。

大学4年,理论课程学习之外,董春娟还不断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她2014年9月入校,10月就参与了酒庄榨季忙碌的生产工作。除了学习酿酒葡萄种植与酿造工艺,她还学习法语与英语。“种葡萄虽然挺‘土’,但葡萄酒产业发展又和国际视角与人文情怀密不可分。”她说。

大学期间,董春娟和同学们下课后有时候去学院附近的葡萄园给葡萄浇水、拔草,“我们在地里要和蚊虫‘作伴’,酒窖也很湿冷,如果没有热爱,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毕业后还要不要扎根土地?不少大学同学在就业时不免打起“退堂鼓”,而董春娟毅然选择留下:“只要走进田间,就能感受到满满生机。”

“爷爷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保护生态、退耕还林,曾带着我和姐姐在西海固山区花上两三个小时翻山越岭、在风沙中种植沙柳。小时候那段经历让我学会了热爱和奉献,我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下去呢?”董春娟说。(来源:新华社 记者:孙奕 马思嘉)

原文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490196?d=134b168&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