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巷头条丨世界杯赛场上,一棵草的自述

发布日期:2022-12-27    浏览次数:

前段时间,要说最热闹的事,莫过于举世瞩目的卡塔尔世界杯。在这场全球人民关注的赛事中,很多国内外网友发现,这届世界杯含“中”量比较高,从场馆、纪念品到可再生能源车辆……赛事内外,“中国制造”在卡塔尔世界杯上大放异彩。

“中国制造”闪耀,其中也不乏“宁夏技术”的身影。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球员们顽强拼搏的部分绿茵场灌溉与养护,由宁夏大学提供的技术支持。

而我,就是那绿茵场中数以万计小草中的一棵,在这片耀眼的绿地上,我们如各国的球员一般,在运动场上各司其职。在卡塔尔,近距离见证了C罗、梅西两位球星在这里闪耀,西班牙18岁小将加维在这尽情挥洒汗水,做自己的MVP……

图片1.png?x-oss-process=style/w10

2022年卡塔尔世界决赛场地卢赛尔体育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扎根,走向异国他乡

2020年8月,在科技部和宁夏科技厅的牵线与支持下,宁夏大学、卡塔尔NAAAS集团、华新国联(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三方签署12.64亿美元协议,在卡塔尔开展智能风光互补节水灌溉系统设备及相关技术成果转移,将其用于园林绿化、农业开发等项目建设。

卡塔尔,是亚洲西部的一个阿拉伯国家,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被550公里海岸线环抱,大部分地区为荒漠。

这里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仅75.2毫米。四季很不明显,4至10月为夏季,是一年中最长的季节,最高气温可达50摄氏度;冬季凉爽干燥,最低气温7摄氏度。

正是气候原因让卡塔尔世界杯成为第一届在北半球冬季举行的世界杯。

作为一颗小草,我们在正常气候下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温度,更需要精心地呵护。而在卡塔尔这样特殊的气候下,变成一片供球员们驰骋的绿茵地,对助苗生长的智慧与技术要求更加严格。

“运动场草坪的养护管理特别,比赛前后都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注意事项除了草坪修剪、施肥外,关键一环就是灌溉。”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原院长、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孙兆军介绍。

孙兆军表示,管道铺设在地下10cm左右,可以更好的保证草坪的正常使用。

据介绍,卡塔尔世界杯足球场所用的暖季型草坪,这种草坪在干旱缺水的条件下生长速度变慢、部分区域也会泛黄,这是一个大难题。

正当技术组一筹莫展之时,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孙兆军带领团队完成了智能风光互补节水灌溉系统设备和相关技术的研发,并将其在中国西北及阿拉伯国家推广应用……

自此,我这棵“宁夏技术小草”开启了播种万里之外,扎根异国他乡的旅程。

图片2.png?x-oss-process=style/w10

孙兆军团队经济作物综合节水试验。(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生长,广泛应用种植

“在这儿,我好渴。”

“别怕,有了我们的渗灌技术,你就再也不怕渴了。”

这是卡塔尔小草与宁夏小草的跨国对话。

卡塔尔,一半沙漠一半海水,一棵小草在这里健康生长到底有多难?

2015年,科技部批复由宁夏牵头集成全国科技创新要素和技术资源,打造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的高效务实平台。中国的渗灌技术在阿联酋取得了成功。

针对阿拉伯国家旱区节水技术、智能装备缺乏的迫切需求,2016年起,宁夏科技厅设立中阿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专项,支持宁夏大学实施“中阿绿色智能节水装备与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

正是从那一年起,孙兆军多年的心血走出国门。

孙兆军的老家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常年干旱少雨,孙兆军从小就立志帮助家乡解决灌溉困难,2010年成功研发智能风光互补节水灌溉系统,并获得国家专利。

两年后,孙兆军利用被选派到吴忠市同心县王团镇大沟沿村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机会,在村里建设百亩节水灌溉示范区,并与其他几位博士联合多家单位推广了10多项旱作节水技术成果。

随后几年,当地在“一年两季甜瓜+芹菜”种植模式下,亩产值首次超过1万元。多年撂荒的农田变成了高产田,这让孙兆军在节水灌溉领域声名鹊起。

2017年7月,在科技专项的支持下,宁夏大学与阿曼卡布斯大学农业与海洋学院签订了教学科研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旱区智能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研发、共建节水灌溉联合实验室、共同申报国际合作项目、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

9月,宁夏大学又与阿曼卡布斯大学阿卜杜伊斯玛仪教授签订了技术转移合作协议,协议总金额1.1069亿元。

中国渗灌技术在多国大面积推广,成功应用,这同样也吸引了卡塔尔有关部门的目光。

2020年1月12日至14日,孙兆军一行人应邀赴卡塔尔多哈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在此期间,相关人员陪同考察了当地绿化、土壤植被等情况并进行座谈。

“当时在听取了我做的题为《旱区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汇报后,卡塔尔自贸区官员表示希望能引进这项技术成果,在卡塔尔开展示范应用,并参与‘美丽多哈’重大项目的建设。对于当地草坪绿化存在的瓶颈问题,可采用我们的技术。”孙兆军说。

据悉,该技术可以直接通过埋在根系附近供水进行节水,减轻因表面蒸发引发的盐碱危害。同时,埋在地下防止紫外线照射使用寿命长。


图片3.png?x-oss-process=style/w10

2018年,阿曼卡布斯大学农学院教授到试验基地参观地下渗灌技术,孙兆军(左一)进行详细介绍。(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闪耀,登上世界赛场

“如今,我站在了世界球场上,这背后承载了宁夏技术团队的艰辛和不易……”登上卡塔尔世界杯赛场的小草向当地的绿茵地诉说。

团队研发过程中,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如何稳定控制水量?如何解决在极端环境下管道老化?如何让这项技术在没有电网的田间工作?如何实现间隔式渗透?

孙兆军介绍,这项技术不同于滴灌、喷灌的地上作业,地下渗透灌溉技术能够把水和肥料直接作用在草的根部,在炎热干旱地区能够减少喷洒带来的蒸发损失。

项目团队经过多次的试验攻关,设计了一套由风能、太阳能发电提水和手机智能控制的地下渗灌系统。该系统中太阳能和风能等绿色能源可直接发电提水灌溉,土壤温湿度传感器通过信号传输可以实现手机智能控制灌水,实现精准灌溉和高效节水的同时,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加上灌溉设备铺设在地下,不受紫外线照射,使用寿命相对更长。”孙兆军说。

据悉,我国和阿拉伯国家农田灌溉劳动成本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智能化控制是亟需解决的另一大问题。

为此,孙兆军团队联合企业开发出极端旱区灌溉手机App智能控制系统,设备具有成本低、抗干扰、精准灌溉、无人值守的优势。

中阿高温旱区野外无电网配套、化石能源发电提水成本高,项目组也提出了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提水思路,结合智能控制技术,开发出耐高温风光互补提水灌溉成套技术及设备系统。

卡塔尔相关部门再次看到了中国农业节水技术的绿色智能。

世界杯赛场建设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宁夏大学科研团队无法亲临现场。“我们通过技术转移委托企业进行现场施工,同时开展线上技术指导。”孙兆军说。

中国技术走出去的背后是宁夏在节水灌溉方面的深厚积累。作为唯一一个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宁夏三面环沙、气候干燥、严重缺水,与身处沙漠地区的阿拉伯国家面临着相似的自然环境,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着迫切需求。

黄河保护法设立“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专章,明确要求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应当坚持节水优先、统筹兼顾、集约使用、精打细算。

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的宁夏,在黄河流域率先开展“四水四定”,深入推进农业节水,加快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全区高效节水灌溉累计达到470.5万亩,占灌溉总面积近50%。

自2017年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以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方面开展合作。

正是来自宁夏的节水灌溉系统,让我们这些小草在沙漠地区大放异彩。(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张文 刘峰)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959712/681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