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日报客户端:一线调查|善用思政课锻造“大先生”

发布日期:2022-05-18    浏览次数:

作为思政课教师,如何认真学习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握其精神实质,并在教学实践中力行之、探索之,争当思政领域的“大先生”,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宁夏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真知灼见。

时代所需,大思政呼唤金牌教师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经济增长、科技发展、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制度优势……伟大的社会实践成果让思政课变得更能打动人、更加吸引人,也对思政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变局要求大思政,大思政呼唤“大先生”。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白宁芳:教育要心怀“国之大者”,思政教育更是如此。新时代讲好“大思政课”,要在“讲深、讲透、讲活”上下功夫,把思政课真正讲到学生心坎上,让思政课成为启智润心的种子。这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讲深”要求思政课教师夯实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思政课教师要想以透彻的学理分析解析时代,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诠释现实,回应和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教师自己必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博览群书、悟透原理,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练就不怕问、问不倒的真本领;“讲透”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历史视野和国际视野;“讲活”要求思政课教师锤炼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主动适应青年学生的思维模式与学习习惯,转换话语方式,找准切入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精湛的功力、新颖的配方、时尚的包装打造学生喜爱的金牌思政课教师。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主任王巍儒:新时代下,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时刻铭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按照“六要”的标准建设自身,按照“八个相统一”标准上好思政课,时刻牢记使命、不负国家和民族的重托。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把思政课真正上成“金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暖人的温度,让理想信念在青年学生心中落地生根,成长为热爱祖国、有时代担当的合格人才,成长为对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有归属感乃至有信仰的年轻一代。

理论功底,思政课魅力的源泉

教师要用理论武装学生,自身理论功夫必须深厚。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思鸿: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做到这一点,要求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深、悟透,打造坚实的理论功底,这样才可能在“深入”的基础上“浅出”,融会贯通地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进而讲活。思政课当然也需要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但方式方法一定是为把马克思主义的道理讲活服务的,方式方法本身并不是目的。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要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理论智慧、思想光辉,这是思政课堂唯一的魅力源泉。打造高质量的思政课,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必须以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为根基。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才能保证思政课不变形、不走样、不变味,坚持正确的思政课定位,把思政课打造成为“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金课。

宁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马文多:要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要掌握“看家本领”,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牢牢掌握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做到“肚里有货”,本着开卷有益的原则,博览群书,拓宽知识视野,丰富跨学科知识,消除知识“盲点”,逐渐积累信心 ,并将所要讲的内容融会贯通、烂熟于心,厚积薄发便有了磁石般的吸引力,才能做到“不怕问”“问不怕”;秉持“理直气壮”,理论联系实际,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聚焦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凝练教学内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旗帜鲜明地批驳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回答学生的关切和困惑。

教学能力,关键在教师的“修炼”

思政课教学资源供给在增加,如何让这些资源发挥作用,变成青年人爱听、能懂、愿行的思政课,关键还是在教师的“修炼”上。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艳:一堂思政课讲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老师能不能用情讲,学生用心悟,真正把道理、学理、情理讲进学生的心里。因此思政课教师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讲授上,而是应该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近年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依托自治区级一流教研室建设项目,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打造“三三联动”育人新模式。本课程在构建高校“大思政课”体系育人背景下,针对高校一流人才培养目标及大一学生实际学情与成长需求,提出“学校课堂”+“网络课堂”+“社会课堂”教学“三课堂”联动,以“专题讲授”+“对分讨论”+“实践展示”教学“三方式”融合的“三三联动”育人新模式。由此实现了有“分”有“析”、有“混”有“合”、有“知”有“行”的融合教学创新,形成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必定是兼“传道”“授业”与“解惑”于一体的科学体系的构建,进而形成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的协同育人格局,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增强实效性,不断促进思政课教学新发展,为“三全育人”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副教授徐晓美:青年教师一般都存在教学内容把握不当、教学模式单一、语言表达缺乏活力、课堂组织能力欠缺等问题。在教学中,面对这些问题,我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和培养学生养成读原著、学原文的习惯,坚持用原著、原文充实教学内容,规范语言表达,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只有自己真学才能做到真懂,只有自己真信才能教好学生,使学生真信,将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真用,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同时我注重尝试革新教学模式,深入学生中间进行教研活动,积极组织学生课堂展示,以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完成知识拓展。

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温静:思政课教师要用理论武装学生,首先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为此,要久久为功,不断为自己“充电”。思政课的“大先生”一定要能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回应学生关切,为青年学子提供理论供给、解疑释惑、教育引导。

思政课教师要会用资源,让教学资源发挥作用。教学资源供给在增加,如何让这些资源发挥作用,变成青年人爱听、能懂、愿行的思政课,关键还是在教师的“修炼”上。讲好思政课并非易事。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缺一不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育时机和教育对象,精选案例。(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记者:高菲 王溦 整理)

原文链接:http://app.nxnews.net/ningxia/cfwz/yw/202205/t20220512_755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