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枣树与他们的群山

发布日期:2021-10-13    浏览次数:

【宁夏大学新闻中心讯 校团委】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的回民中学和固原市西吉县的第七中学,坐落在宁夏南部山区。宁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从学校出发,需要辗转乘坐五六个小时的大巴车,穿过崎岖不平的山路,才能抵达这里。而这条蜿蜒盘绕在南部山区400多公里的山路,宁夏大学研支团走了19年。

担当奉献,这就是他们的选择

2003年,宁夏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赵亚峰和潘洁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民族职业学校支教1年。自2003年起,宁夏大学研支团持续奔赴这场“青春接力”已19年,累计派出志愿者90名,先后服务于泾源县民族职业中学、惠台中学、第二中学、大湾中学、新民九年制学校、兴盛乡中心小学、第三小学;红寺堡区回民中学;西吉县西吉中学、第七中学。“19年、19届”不是简单的几个数字,也不是简单的几点变化,背后凝聚的是十几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努力,更是十几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青春和奋斗。他们以满怀激情和梦想的青春年纪加入宁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在生命的年轮里印刻了“支教岁月”所带来的美好记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而是成为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在支援宁夏南部山区的宁夏大学志愿者的心里生根发芽。

砥砺前行,他们支教的这些年

支教团志愿者们在教育扶贫工作中不仅出色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在志愿服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支教服务工作中,宁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始终秉承关怀、育人、解惑、陪伴的理念,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支教地开展了“彩虹计划”、“大手拉小手”等系列品牌活动,并多次被评为“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优秀研究生支教集体”,支教团成员也多人次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宁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工作最好的肯定,更是19届研支团队员们挥洒在山区支教地汗水的结晶,展现了他们在岗位上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优秀品格。

沙枣树与他们的群山

1958年,宁夏大学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年建立,当年来自北京、浙江、上海等地的青年教师向荒沙滩要大学,在荒滩戈壁上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建起了宁夏第一座高等学府,一排排沙枣树点染出荒凉西沙窝宝贵的绿色,成就了“不怕困难,不畏风寒;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沙枣树精神”。如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们怀揣着宁夏大学“尚德、勤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传承着宁夏大学的“沙枣树”精神,发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从贺兰山下的象牙塔走出,扎根于宁夏南部山区,成长为一棵棵根深叶茂的沙枣树,在南部山区茁壮成长。

十九年来,一届又一届研支团成员,人心思齐、人心思进,不畏风雨、砥砺前行,成为西部教育事业发展中一颗又一颗小星星,用自己的青春和奉献点燃着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希望。十九年的砥砺前行,如今,沙枣花香,浓郁奔放,历届研支团的成员用自己的付出点染出群山中的一排排的沙枣绿,将宁夏大学的“沙枣树精神”在南部山区的群山中再次盛情绽放。回首宁夏大学支教团十九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念于一届届研支团成员薪火相传的责任心和肩负的使命,也敬佩于那些默默坚守在支教岗位上的宁大人。研支团的成员仍在坚守着,在宁夏大学研支团有一幅剪影叫“沙枣树与他们的群山”。

(责任编辑:姚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