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日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高校的使命所在,因此一定要提升育人格局——

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立德树人

发布日期:2020-07-21    浏览次数: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高校的使命所在,因此一定要提升育人格局——

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立德树人

李星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克难制胜不竭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高于天,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高擎理想之旗、信念之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破浪前行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更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指明了方向。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就是坚持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因事而新、顺势而为,在面对“两个局面”时自觉谋大局,应变局,创新局。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提升党员干部精神情操

初心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从宏观层面来看,表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责任感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从中观层面上来看,表现为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理性判断的战略格局和自我反思的果敢思维;从微观层面上来看,表现为党员干部的底线思维和奉献精神。

把党的初心使命铭刻于心,才能提升党员干部的精神情操,把为党、为人民、为国家无私奉献作为最高追求,才能确立更高的人生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生死考验面前坚定不移、赴汤蹈火,在艰难困苦面前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究其人生奋斗的思想起点和精神动力,无不源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到陕北梁家河这个贫瘠的小山村插队,一干就是7年,不仅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还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摆脱贫困、艰苦创业,从一名下乡知青成长为党的优秀基层干部,就是因为他始终怀揣为百姓谋福利的真挚心意,始终贴近农民,与群众苦在一处、干在一起。“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共产党人只有把党的初心使命铭刻于心,自觉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人生追求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紧密相连,才能在服务人民、贡献社会中不断成长进步,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成就精彩人生。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照亮前行之路

把党的理想信念铭刻于心,才能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道路,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和顽强意志,从而为人生奋斗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党的百年辉煌历程,正因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引领,才能勇敢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在任何环境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昂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热情;才能确保在各种考验中不迷失方向、不计较得失,不为狭隘私心所扰、不为荆棘坎坷所绊、不为浮华名利所累。

把党的理想信念铭刻于心,才能保证前行之路是正大光明的,才能切实增强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才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深刻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以刮骨疗伤的决心、刀刃向内的勇气,自觉检视问题、查找差距,清除一切侵蚀理想信念的细菌病毒,克服一切不思进取、消极懈怠、贪图享乐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保持革命斗志,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种敢于战斗、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把守初心、担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积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负责,埋头苦干,敬终如始,坚持不懈为人民幸福牺牲奉献,为民族复兴伟业奋斗拼搏。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提升高校育人格局

提升育人格局,培育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目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高校的使命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伟大实践中实现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一是涵养大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国之重托、党之重托。如何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高校肩负着党和国家的希望、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为此,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要有大情怀。

二是育化高素质。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高校教师要当好“经师”和“人师”,必须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必须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始终引领着人间正气和社会风尚,始终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作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的高校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三是拓宽主渠道。高校育人是一项综合工程,在发挥思政育人的主功能外,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拓宽育人主渠道是大势所趋、根本所在。高校的育人过程中,价值塑造比传授知识还重要,正确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才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高校的每一门课——不管是人文社科还是自然科学,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将学生的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将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将学术信仰与政治信仰融为一体,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沁人心田,切实达到育人成效。(来源:宁夏日报10版)

原文链接:http://www.nxrb.cn/sz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0/07/2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