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新闻中心讯 张新民 封宏砚 李孟宇 严丽婷/文】
春 风
又是一年毕业季,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生物技术1班给校园里刮出一股传成佳话的强劲春风 — —一个30人班,11人报名考研,6人中榜,4人保送,其中4人被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985”高校选中,6人被江南大学、陕西师大、宁夏大学等“211”名校录取,全班读研比例达到班级总人数的33.33%。生技1班,成了大家交口称赞的“学霸”班。常言道:春风化人,经过深入采访,我们相信生科“学霸”班真正是“化”成的。
院 风
生命科学学院,无论是学生党建还是其他工作,在全校都不落后。学院曾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区教育系统党建示范点、全校育人楷模工程评比第一名等荣誉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2008级、2010级、2012级、2013级生科班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班集体”。在这么一个优秀的大集体里,优良的院风沐浴着每一位同学。
但是,2013级生物技术1班是个例外,这个大一时旷课多、挂科多、上课玩手机多,曾经令全院上下头疼不已。
“不能让生技1班这样烂下去!”课堂上,突然多了一位特殊的听众。同学们发现,主管学院党建的叶志春副书记经常坐在课堂陪读。他还经常深入宿舍蹲点,逐个找同学谈心。王玉炯院长也点名做了13级生技1班的联系人,谈及“你在大学里印象最深刻的事”,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说道:是王玉炯院长参加班级里举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学院领导参加的生涯规划主题班会,如黑夜里的明灯,让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有了明确的方向。正是这样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清晰了自己的人生规划。
小胖同学一度迷恋网络,加之打球脚受了伤,影响了学习,挂科多达10门,成为班里的挂科大户。于是,院党委书记沈岩东及时和小胖同学成了朋友,每个月都要过问几次他的学习、身体和生活情况,院领导的关心,让小胖同学远离了网络,学习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2014年1月,《生命科学学院班级量化考核管理办法》开始试行。学院从班级、党团、学风、公寓建设,安全管理及辅导员考核,奖惩7个大项,三十多个指标等对每个班级进行量化考核。学院每学期一考核,一学年一表彰,对考核前三名的班级进行表彰和奖励,分别奖励班级活动经费2000元、1500元、1000元;国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原则上也在考核前三名的班级中产生,排名最后的两个班的班长和团支书当年不得参评校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对考核最后一名的班长、团支书要进行诫勉谈话。学院班级量化考核管理办法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全院各班级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实现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以班风带动学风,学生管理工作也上了一个新水平。
在院风的化成之下,这个班上研的10名学生中有9名中共党员,9名学生干部,其中不仅有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还有院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团委副书记、党支部副书记和校自行车协会会长。10名学生入校以来获各种奖励多达82项,其中国家级和自治区级21项、校级52项、院级9项。除了专业学习外,有16人通过大英四级,5人通过大英六级,5人获教师资格证,多人考取会计证、计算机证、驾照等证书。
在院风的化成之下,生技1班,实现了从全院头疼到获得学校“先进班集体”的涅槃重生。
班 风
13级生物技术1班16名男生,14名女生,来自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广西、甘肃、内蒙、宁夏等9省区。入校时有一部分同学为调剂生,专业思想不牢固。加之大一时赶上学院仅有的两个辅导员休产假,班级纪律一度涣散,上课有的同学不带课本、不做笔记、玩手机,并且请假多,旷课多,一学期下来,挂科率在学院倒数第一,成了让学院上下最头疼的班级。
为此,学院出台了《生命科学学院班级量化考核管理办法》,从学生管理抓起,从抓班级开始,并重新选拔班长,组建新的班委,用党建促班风。
“我自愿竞选班长,为全体同学服务,为了同一个目标,带领大家一齐往前走。”张铮铮,这个来自内蒙古通辽市的女孩,勇敢地走上竞选班长的讲台,沉静的外表下,迸发着巨大的能量,她掷地有声的誓言,赢得了绝大多数同学的赞成。打铁先得自身硬,改变班风,得先从班长做起。生技1班男生楼前,每天早上站着一个女生的身影,不论是夏日还是寒冬。不停地用手机呼叫: “起床!上课!”受班长的感染,党员首先开始行动,只要男生行动起来,班里的面貌就会变样。院学生会主席曹梦飞和班委成员,逐个宿舍敲门,叫醒了睡梦中的同学,不久便形成了习惯,班里没人睡懒觉了,按时起床,晨练,早读,上课迟到、旷课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
新班委的诞生促使了14条《班纪班规》的出台:不拖欠作业,违者买一本杂志;不迟到,违者买一本稿纸;不旷课,违者买一本书籍。所买的杂志、稿纸、书籍,均奉献给班集体使用……实行代理班长制,班委轮流当值班班长,负责每天的考勤及每节课收手机工作;班级开展“文明课堂,拒绝手机”活动,并向全院发出倡议,得到全院同学的一致响应。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记者在采访中问到班里为何能由后进变先进时,大家一致认为,有一个以班长为核心的坚强班委会是根本原因。张铮铮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每学期,她都千方百计向上一届的学长搜寻完整的课堂笔记,对每门课笔记中的学习重点、难点,复习考试的要点进行整理,然后给全班同学每人复印一套,供大家期末考试参考。有一次天下着雨,她骑着自行车前往打印部复印资料,由于资料数量多,车筐被压得摇摇晃晃,她怀里还抱着一大摞资料。自行车倒了,车筐压坏了,资料撒了一地,她在泥泞中心疼地捡着自己精心整理的复习资料,心想:怎么就没有人来帮我?可是,等这些很有价值的复习资料发到每个同学手里,得到大家的喜爱,并帮助取得好成绩时,她的抱怨顿时烟消云散。“班里成绩上去了,我的辛苦值。”张铮铮说。
在班委的模范带领下,班里活力、阳光、团结、向上,全班同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大二开始,班风渐变,期末进入全院班级量化考核第三名。进入大三,在党员和班委成员带动下,考证考研,争当学霸,比学赶帮,创先争优,开始蔚然成风。学院党员活动室、学校图书馆、考研楼里,随处可见生技1班同学们的身影。班里有近一半同学选择了考研,自愿组成考研互助组, “考研族”牢牢占据学习阵地。大暑天汗水浸透衣裤,仍挤在自习室;风雨天,结伴撑着伞踏着泥泞路,到图书馆读书、做题。期末进入全院班级量化考核第二名,毛湛睿同学拿到国家奖学金。
生技1班104女生寝室,四个来自不同省份、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94后”女生,亲如姐妹。她们说“去年、前年我们学院出了两个学霸寝室,在班风的带动下,我们“羡慕嫉妒追”,这些学霸就成了我们全班的榜样,她们行,我们也行!”今年,104宿舍选择考研的三个同学全部考取了心仪的学校。她们说: “我们主张快乐学习,把平时的每堂课都当做最后一堂课来听,把每一次考试都当做最后一次考试对待。
为了帮助挂科10门的小胖振奋起精神,喜欢体育尤爱自行车运动的方舒和穆亚兰同学,主动提出帮助小胖,两位女生与小胖结成帮扶伙伴,每天晚上陪练,围着操场跑步,从10圈、15圈,增加到20圈,一学期下来小胖就瘦了20多斤。除了陪练,方舒和穆亚兰对小胖的逐门功课都耐心辅导,找复习资料,一起上晚自习。在小胖情绪不好时,真诚沟通、耐心开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小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锻炼,认真补习,通过了补考,学习成绩很快赶上来了。
“学习如逆水行舟,困难的时候曾想过放弃。”已考取江南大学研究生的团支部书记朱国星谈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他认为学习的不确定性导致内心纠结和波动,有时会对自己的选择产生动摇,这时,最重要的是战胜自我。他和考研互助组的同学们每天一起吃饭,一起学习,一起讨论,疲倦了就用一起跑步恢复,互相鼓励,互相加油。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同学之间真诚的友谊,激励着大家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往前走。
光海正同学并非班委,但他在所有班委备战考研的紧张日子里,自告奋勇一个人干了八个班委成员的工作。“看着班长为了工作一次次跑前跑后,为班级争取更多的荣誉,将心比心,我有什么理由不帮她。”光海正同学说这话时,眼里充满了真诚与感激。
“我真的太微不足道了,想到当初竞选班长时的承诺,今天心里只有愧疚和歉意。班里走到今天,全仗着这些铁哥们”。说着,铮铮班长站了起来,友好地拍了拍坐在记者面前的光海正。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全班跟上一起走,就能在风雨之后见彩虹。”获全国大学生“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自治区三等奖等14项大奖的学院“标兵党员”、院团委副书记、党支部副书记尤学红的一席话,既是对个人被保研的总结,也代表了全体同学们的心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张铮铮给生技一班提出的班训。这位考上兰州大学的研究生,在结束对她的单独采访时,一双大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白皙的脸上写满了自信,浅浅的微笑,像绽开的花朵,美丽灿烂。
(责任编辑:陈建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