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新闻中心讯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文】一个生活拮据的家庭,一位艰苦求学的孩子,一份倍受期待的希望;一所育人尽责的大学,一位亲切友爱的师友,一次人间大爱的传递:一段单车骑行的征途,一次千山万水的历程,一次心与爱的共鸣……
这是宁夏大学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活动的真实记录。今年署假,为响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号召,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有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了解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及受助后的学习、生活情况,加强学校资助与家庭供给的有效衔接,让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精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宁夏大学在全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署期学生回访。
高度重视,精心筹划
为了使本次活动顺利进行,学校高度重视,统筹全局,对本次回访进行了细致安排,活动采取项目管理的方法,各学院选拔副书记或辅导员亲自担任项目指导教师,组织学生组建项目实施团队,根据就近便利的原则,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开展回访工作。同时,为更好的宣传国家与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我校对参与回访的老师与学生进行了国家资助政策及宁夏大学资助制度的培训,指导项目的老师和项目实施的学生积极研究有关政策,熟悉和掌握具体措施和程序,以便针对不同受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宣传,保证对国家与学校资助政策宣讲准确无误。另外,各学院根据项目申报,详细制定和设计了回访方案,进行人员分工,做好回访前的各项准备,确保了回访工作的顺利安全和圆满完成。
深入回访,感人相遇
按照项目方案,各学院的老师与学生在暑期迅速展开回访工作。他们深入村镇,走街串乡,宣传国家和宁夏大学的资助政策;同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地方政府对该家庭的帮扶情况;了解当前受助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征求受助学生及其家庭对学校资助工作的建议和意见。112名师生走访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区53个乡镇、近100个学生家庭,重点走访了宁夏的吴忠市、固原市等相对贫困地区。同时各学院学生在走访中,不仅重点针对了本学院的学生,而且有的学生还了解了其它学院的学生。
通过互相的走访,各位老师带着学校的慰问,深入乡镇,联系当地政府,了解受助家庭的生活状况。亲访家庭,与受助家庭亲切交谈,对家庭的收入来源、劳动力情况和生活水平做了详细了解,为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精准化做了完善的信息统计。农学院的回访过程中,各位老师受到了受助家庭的热烈接待,老师拿着资助宣传手册,给受助学生家长耐心讲解的同时,细心询问家庭目前的生活状况,彼此的信任,亲切地交流,让各位同学心生感动。同时,遇到对回访工作心存怀疑的家长时,同学们耐心解释、沟通,必要情况下请求当地乡村干部进行协助,尽力让受助家庭了解、支持回访工作,为调研组提供其家庭情况,同时让受助家庭了解相关资助政策。通过各个调研组成员的坚持努力,所有的调研回访任务得以出色的完成,受回访家庭也得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为受助学生的求学之路再添一盏明灯!
探讨总结深入交流
随着回访工作的结束,为让我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各个调研组对回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各小组通过小组会议、班级会议和院级报告会等形式对调研成果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的“单车骑行,百人回访”主题汇报会,对回访工作进行总结,并将相关材料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从而让调研成果服务实践,也让我校在资助育人,精准定位方面能够取得较大进展。
据了解,本次回访活动中调研组成员注重宣传,成效显著。活动中,各调研组通过口头讲解、宣传册发放、PPT播放、视频观看等方式,向社会,家庭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政策,让我校资助育人工作更见实效。在此次活动结束后,我校开展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回访项目的结题答辩,充分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发现我校资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我校依然存在注重物质帮扶而缺失精神帮扶,个别学院资助认定工作的粗略等问题。但总体来说,通过此次回访工作,已初步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也检验资助工作的精准性、公平性,提升了资助育人成效。各学院能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做好了困难学生的回访工作,将回访工作与资助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利用此次回访之际,加强了学校、家庭、社会的紧密联系,共同营造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求真务实见成效,扎实创新促发展。本次暑期家访活动是学校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工作载体。回访,不仅有助于让在校学生了解受助同学的励志事迹和坚强、乐观的精神,弘扬正能量,而且让同学们对不同地区的社会现状有了新认识,坚定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责任编辑:胡玥 陈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