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发展新举措

发布日期:2018-03-16    浏览次数:

 

为科研创新与服务地方经济打造高端平台

我校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重实验室”)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凝练学科方向、整合相关资源,围绕新型煤化工产业,以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为切入点,与宁东长城能源化工公司、庆华煤化集团、凌云集团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申报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3项。开发了第三代煤炭化学链气化技术,创制了高性能煤基烯烃工业催化剂,研发了煤化工高盐水资源化技术。按照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建设思路,探索科研创新与服务地方经济之路,在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工程应用方面建成国家乃至世界一流水平,成为国内和国际化工领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高地,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

国重实验室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为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提供队伍支撑。先后引进了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华东理工大学于广锁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郭庆杰教授,聘请了自治区特聘专家中国矿业大学魏贤勇教授、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李春山研究员,培养实验室青年科研骨干赖小勇博士成功入选自治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招聘了急需的博士、博士后10人,组成了60人的科研队伍,建成了结构相对合理、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组建了12个科研团队(其中A类3个,B类6个,培育3个)和6个教学团队(其中A类3个,B类3个),明确任务,细化考核方案。近期,国重实验室实施了学科优秀青年学者支持计划,遴选3-5名优秀青年科研骨干,重点支持,将他们培养成自治区、国家级青年人才。同时,力争引进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领军人才1-2名。逐步形成科研能力强、业务水平高、标志性成果产出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为宁夏和国家能源化工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国重实验室以取得标志性成果为创新团队考核重点,配置相应资源。改革高水平论文资助办法,重点支持高水平论文的产出,采取后补助方式,引导鼓励在ESI工程类、化学类期刊上发表论文。加强对外合作力度,提高开放课题及短期访问学者支持力度,在成果产出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发表SCI论文90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9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2项,其中马玉龙教授、赵天生教授获批了2017年自治区重点研发(东西部合作)项目2项,总经费800余万元;出版教材、专著7部,为宁夏和国家能源化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为国家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学位点建设,国重实验室出台相关政策,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新增选聘了华东理工大学于广锁教授,神华宁煤集团副总经理姚敏正高级高工为博士生导师,神华宁煤集团研发中心罗春桃、袁炜高级工程师为硕士生导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在研究生招生指标调配上与导师科研经费及业绩成果挂钩。实验室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项目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针对工程类硕士生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截止目前,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项;获得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全国金相大赛等省部级以上竞赛奖项68项。为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对外学术合作交流,实验室积极承办和协办了第九届全国流态化暨颗粒技术会议、第十届海峡两岸化学工程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邀请国际国内著名学者学术报告、讲学61人次,增进了相互了解、拓展了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