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元旦刚过,国务院学位办发布了“2017 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公示”,宁夏大学申报的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成功入选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行列。
众所周知,学位点的培育和建设实际上就是学科的培育和建设,学科建设是涉及到多要素的系统工程,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宁夏大学党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学校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离不开相关学院鼎力相助,更离不开学院师生协力同心。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获批只是学位点建设的起点,学院将紧密结合国家、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与相关学院(学科)开展二级学科博士点建设,通过自主设置与生命科学相关的新兴、交叉学科的二级学科博士点,辐射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借宁夏大学“部区合建”的东风,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于自治区的“三大战略”。学院建设的任务还很重,建设的路也还很长,宁夏大学生科人会以毫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迎接未来。
抢抓机遇打牢基础
回顾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培育历程,宁夏大学生科人用“确定目标,久久为功;抢抓机遇,打牢基础;合理布局,均衡发展;成果支撑,队伍为本。”这四句话来概括。一个
博士学位点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围绕目标不动摇,通过扎实的工作和长期的积累,才能取得成效。生命科学学院在宁夏大学现有的学院中,属于比较“年轻”的学院,学院成立当年恰逢教育部开展学位点申报工作,当时的学位点申报工作每三年开展一次,一旦错过,至少再等三年。在学校领导的统筹安排下,学院上下抢抓机遇,根据当时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进行了开创性的硕士学位点申报工作,并于同年成功获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点。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学院先后申报获批建设了宁夏首批自治区重点学科、宁夏第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第一个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并且生物学一级学科于2017 年获批入选自治区“双一流”建设行列。多年来,正是一次次的抢抓机遇,为本次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获批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合理布局均衡发展
“合理布局,均衡发展”,是学院在学位点培育过程中凝练学科方向的基本要求。学院立足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特色与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定了动物病原生物学与疫病防控、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四个优势特色明显、重点建设与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结合紧密的学科,实现了学位点主干学科方向的“结构匀称”;学位点培育的关键要素是师资队伍和高水平成果,人才资源是学科发展的第一资源,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内涵。多年来,学院在营造宽松和谐氛围、倡导团结协作精神、建立人性化管理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办实事,进一步优化学院的人文环境,使有限的人才资源实现了效益最大化。目前,这个学位点有专任骨干教师45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占64.4%(29/4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84.4%(38/45),45 岁以下教师占71.1%(32/45),入选中央联系的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自治区“塞上英才”等各级各类人才计划22人次。同时,“基础生物学”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牛、羊重要传染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兽药微生物技术研究及工业化生产应用”团队入选自治区创新团队。学院凝聚了一支能够扎根西部、奋发图强、团结协作的人才队伍,为高水平成果产出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教学兴院科研强院
“教学兴院、科研强院”是生命科学学院一直以来长期坚持的发展理念之一。自建院以来,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30余项,其中“973”计划项目及子课题3项、“863”计划项目及子课题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1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0项,总经费累计近1.2亿元。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专利授权17项,发表SCI论文135篇。学科成果的有效积累,为学位点申报获批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年来,围绕学科建设要素,在凝练确定学科方向、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完善科研平台条件等方面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在确定的几个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凝聚了一批优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标志性成果,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科研平台基础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学科发展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为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获批提供了要素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