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2022年十大新闻视点

发布日期:2023-01-06    浏览次数:

【宁夏大学新闻中心讯 党委宣传部】2022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教育部的坚强领导下,宁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聚焦深化改革、人才强校、服务地方,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奋力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提高站位 凝聚共识 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学校分别于2022年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开学前夕举办宁夏大学中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通过自主学习、集中培训、辅导讲座、专题研讨、部署工作等,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学习成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校党委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确保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迅速反应抓好贯彻,扎扎实实推动落实,在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上持续用力,把全校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的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上来。通过在学习研讨上用力,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破解发展难题;在宣传阐释上着力,进一步凝聚团结之力营造浓厚氛围;在实践实干上发力,进一步凝聚改革之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篇。全校上下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坚持与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疫情防控工作紧密结合,与学校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以学促干提质效、以干践行促落实,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行稳致远。

引育并举 良方聚才 厚植人才沃土激发发展活力

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国之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既是办学治校的一项重要政治使命,也是赢得“双一流”建设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2022年学校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季麟、马玉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罗正鸿、王青云,引进3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培养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引育133名博士学位教师,13名博士后加盟宁夏大学。4月28日,宁夏大学党委人才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十三五”以来学校人才工作的显著成效,表彰奖励了2020—2021年国家级人才工程和荣誉称号获得者,分析阐述了学校人才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新挑战新使命,对下一阶段学校人才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6月30日,举办首届贺兰山青年学者论坛,诚邀海内外人才齐聚宁夏大学,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9月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梁言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张雨浦来到宁夏大学,了解学校改革建设发展情况,看望青年教师、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勉励广大教师勇攀高峰、勇挑重担,为宁夏发展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

锐意改革 激励创新 以实干之力汇聚改革之效

学校深入推进综合改革,整合组建本科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及教学运行保障部,构建一体化育人机制,建立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施“大学工”“书院制”改革,探索学生社区“一站式”综合管理服务新模式;启动“学部制”改革,着力提升学科建设效能;推进绩效工资改革,激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学科研单位融合改革,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前沿交叉学院、民族与历史学院等与自治区重点产业直接关联的教学单位组建成立,为自治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供给保障,迎来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平台融为一体、教学科研融合发展、学科专业布局更加优化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聚势赋能 服务地方 “5+N”布局校地政产学研用合作大业

学校紧抓“部区合建”和“双一流”建设机遇,围绕“三区建设”,聚焦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布局,与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5市人民政府和西吉县、红寺堡区人民政府分别签署校地合作框架协议。与银川市共建“双碳”研究中心、与红寺堡区共建宁夏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红寺堡区研究院)、与西吉县共建乡村振兴基地,与中国银行宁夏分行、自治区工商联、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凯晨电气集团签署校企(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批准建设宁夏大学-贝利特化学氰胺衍生物联合实验室等3个校企创新联合体,深度开展团队科研攻关、技术创新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为更好地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赋能增效。

用心保障 倾情服务 疫情防控一线党旗高高飘扬

2022年,全体“宁大人”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尽最大努力同时间赛跑、与疫情斗争,从容面对“疫情大考”。制定《宁夏大学疫情防控现场指挥部工作方案》,各校区相继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场指挥部,组建疫情防控现场指挥临时党支部,成立疫情防控教师党员先锋队,留守党员干部、一线教职员工舍小家为大家,恪尽职守、闻令而动,在封控宿舍网格管理、全员核酸检测、精准信息摸排、后勤保障服务、心理健康疏导等最基层和最关键岗位顽强拼搏、昼夜奋战,以逆行而上、夙夜不懈的精神和不辞辛劳、默默无闻的行动,全力守护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和校园工作学习生活秩序。

夯实基础 加强建设 不遗余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新增获批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自治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本科教育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四史”教育课全覆盖。立项获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智慧水利、数字化创新创业管理、网络安全、现代生物技术、环境与健康、体育教育(小学教育方向)等7个微专业,42门课程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施100余项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与实践项目。高质高效完成化学、学前教育、生物科学、英语、物理学、历史学、地理科学7个师范专业认证工作。举办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展示活动、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促进青年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和成长进步。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获评全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在“建行杯”第八届宁夏“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得9金8银15铜,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1金3银3铜、产业赛道入围1项的佳绩。

紧盯目标 创新驱动 科研工作激发活力增量提质

聚焦自治区“四大提升行动”和学校“六大行动”等重大部署,坚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创新、转化和服务。全年获批国家及地方各级各类项目793项,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区域联合基金项目数历史性突破,首次同一年度获批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实现立项“零”的突破。在宁夏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和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我校以42项获奖居全区第一。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群首次以宁夏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Nature》子刊、专业顶刊《Angew. Chem.》《Eng. Sci.》上发表高水平论文,气流床煤气化多相转化过程的研究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首次实现单项成果转化上千万元。《西夏文孙子兵法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宁夏卷》获批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重大委托项目。

关注民生 搭建平台 访企拓岗全员联动促就业

受新冠疫情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2022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学校以“四精准一平台”的就业工作机制为基础,以“五包一”包抓机制为抓手,坚持访企拓岗促就业,共走访151家企业,开拓就业实习岗位2000多个,举办350场招聘会,提供岗位数7.59万个,开展入家访生解决260名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0.22%。在2022届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长7.7%的基础上,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88.11%,比2021年增长10.15%,在相对更为困难的形势下实现了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双提高。

携手同心 和衷共济 唱响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主旋律

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大力弘扬民族团结优良传统,唱响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旋律。4月,宁夏大学被自治区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是全区被命名的唯一高校。9月,全校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广泛深入讲好各族师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宁大故事,激励和动员全校各族师生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坚决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合力。

全媒覆盖 全面视角 媒体中的“宁大”神采奕奕

2022年,中央及地方媒体涉及我校宣传报道共计120余次(篇),多角度、全方位报道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党建思政、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社会等方面的新举措、新成绩。中央宣讲团在各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等工作内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智能风光互补节水灌溉系统及相关技术成果转化用于卡塔尔世界杯草坪灌溉技术广受媒体关注,新华社《一块坪 见证中阿科技合作》和宁夏日报《“宁夏造”“出海”卡塔尔,草坪节水灌溉为世界杯“锦上添花”》等报道展现了卡塔尔世界杯赛场内外丰富的中国元素中的“宁夏制造”力量。我校主办的“新时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高质量合作研讨会”、承办的2022年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研讨会等活动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网、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关注报道,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