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新闻中心讯 校团委 王新艳】在抗击甲流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太多的志愿者为了我们的健康正在默默地付出着。这里我所记录的,也许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片段,但却有着一种深深的能够震撼我们内心的力量。青春是无往不胜的,他们用默默无闻的工作诠释着志愿者奉献精神的内涵,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年轻,没有什么不可能。”
王春晖,人文学院2008级研究生,抗击甲流感一线志愿者负责人。他清晰的记得第一次值日时的情景,那天恰好是他的生日。早上七点多当好多同学都在吃早饭或睡眼朦胧时,他作为早班志愿者早就来到了隔离区接替夜班同学,交接工作完毕后,王春晖开始进行当天的准备工作。其实那天的工作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顺利,他淡淡地说,虽然已经经过专业培训,也阅读了相关知识,可是在面对一些情绪急躁的隔离同学们时,他一时还有些手足无措。仔细回顾了自己学习的相关知识后,他开始耐心地对同学们进行劝导,告诉他们隔离本身也是一种治疗,请同学们积极配合。他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最终为他第一天的一线志愿者服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使他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生日。像王春晖这样的一线志愿者还有11名,他们多数是我校历届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和校学生会干部。
张世界,一个个子不高,略带腼腆的男生,作为一名抗击甲流志愿者,主要承担着协助安保部门巡查校园的工作。任务看似简单,但却十分繁重枯燥。他每天六点起床,在别人还在睡梦中时他已赶到巡查地点,开始了工作。为了不耽误上课,他必须协调好志愿服务与学习之间的矛盾。自参加抗击甲流志愿者工作以来,他被分配巡视校园5次,风雨无阻,用真诚劝阻一些同学翻越围栏出入校园的行为。然而,他的做法却时常得不到一些同学地理解,对此他坦然面对,他说:“学校封校是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我们受点委屈不算什么,只要每位同学都能身体健康,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隔离区与校园之间的过渡区,活跃着另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他们是来自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学院的16名志愿者,承担着志愿者工作的另一个重要部分,他们以耐心而细致的工作为隔离区与校园间搭起一座温馨的桥梁。郭蒙,农学院,过渡区志愿者,他与同学们负责的是7:40~20:30时段的过渡区志愿服务工作,工作很复杂。他介绍说,每天的工作流程都是固定的,必须一丝不苟,不能省略任何一个环节。他首先要对进入过渡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并进行身份认证和信息核查,了解确认该人员是要在过渡区转交物品,还是要进入隔离区。如果是要转交物品,志愿者们要对物品进行登记存档,然后将物品送到隔离区按程序进行交接;如果是要进入隔离区,则要进行登记并审查相关证明,将该人员带到隔离区入口处进行汇报。“我们的工作是比较重的,不仅要来回奔波于过渡区入口与隔离区入口之间传递、运输物资,还要进行大量的劝导工作,以严格控制进入过渡区的人员数量,并执行严格的消毒措施,保证进入过渡区的同学不被感染。但是我们的心里是甜蜜的,能看到同学们身体健康,我们就有了无穷的动力”。讲起自己的工作,郭蒙同学的话语中流露出了责任与自豪。如今,这16名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工作已经结束,来自人文、物理电气信息、教育、外国语、体育5个学院的20名志愿者即将接替他们的工作。
零下十几度的室外,志愿者裹紧棉衣,却依然绽放着最灿烂的青春笑容,亲爱的志愿者们,当你们提着水壶奔波于开水房与隔离区时,当你们扛着行李向隔离区搬运时,当你们带着微笑将饭菜送至每个被隔离的同学手中时……你们用行动搭起了一座坚固的友爱桥梁,你们用爱心温暖了每一个被隔离的同学,每一位宁大学子都发自内心的感谢你们。
|